首页 -> 2006年第10期

爱国主义: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

作者:闵官虎 姚宝国




  辛词是鼓舞南宋人民反对妥协投降、力争抗金胜利的号角,在当时就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后来每当民族危机深重的时候,它们的影响就越大。后来的刘克庄、元好问及梁启超都特别喜爱和推重他的词。
  和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和比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词风上都明显受到辛充疾的影响,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
  民族英雄文天祥为了挽回南宋覆亡的命运,寸土血战,百折不挠,直到战败被俘,仍然誓死不屈,表现了极为光辉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诗歌是他战斗生活的纪录,爱国精神的自然流露。代表作有《指南录》、《指南后录》和《吟啸集》。
  辽金文学的代表元好问的诗歌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传统,反映了金元之际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痛苦生活,不仅在当时负有声誉,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杰出的诗人。如《雁门道中书所见》等。明代文学中爱国诗篇不是很多,有影响的有熊大木的《北宋志传》,李梦阳的《秋望》,张岱的《陶庵梦忆》等。明末出现了爱国文社和爱国作家。爱国文社是“复社”,爱国作者有陈子龙,代表作《秋日杂感》;夏完淳,代表作(大哀赋);还有瞿式耜和张煌言。
  清代文学随着清朝的入关而开始,主要的爱国作家有顾炎武,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作有《感旧》等;王夫之,卓越的思想家,《黄书》、《噩梦》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除以上几位著名的以外,明末爱国遗民以诗名者还有杜溶、钱澄之、归庄、申涵光、吴嘉纪、屈大均等。戏曲作家尤侗的《读离骚》,写屈原怀沙而死,宋玉为之招魂的故事。作者着意刻划了屈原不与权奸小人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歌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孔尚任的《桃花扇》歌颂了以史可法为代表的爱国将领,弘扬了正气。
  清初至清中叶的长篇小说《水浒后传》,在发挥《水浒传》反抗官府压迫的精神的同时,还结合着时代特点,突出地表现了爱国主义的主题。《说岳全传》根据正史和传说,把岳飞塑造成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统帅的形象。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实开抵抗外国侵略的先路。老年诗人张维屏,目睹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激发了爱国热情,写下了著名的《三元里》。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时期的黄遵宪以外交家和改良派的积极活动家的身份,显示了作为中国人的爱国正义感,诗作有《度辽将军歌》、《哀旅顺》、《台湾行》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典型代表是秋瑾,她为了革命献出了生命,她的作品闪耀着爱国热情和革命思想的光辉。南社诗人柳亚子是南社诗人中一个少有的随着时代前进的爱国诗人。
  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到“五四”运动宣告结束,崭新的文学诞生了。爱国主义在古典文学的漫长的历史中熠熠生辉。当二十一世纪的钟声敲响的时候,爱国篇章将在新的纪元里表现她新的风采。
  
  单位:江苏南京市江宁区湖熟镇中;江苏南京市江宁区桃红中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