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诗歌鉴赏与想象力的培养

作者:胡三如




  3、变“静”为“动”。诗歌有静态描绘和动态描绘,但呈现在纸面上都是静止的文字,如果没有想象的意识与能力,不能将诗句所写的内容转换为景物的具体生动的声色形态等,不能转换为人物的哭笑动止等,就没有镜头感、场面感,也就没有美感。前面所说的例子里其实已经显现出这一点。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女演奏的段落有很强的动作感、场面感,需要根据诗句,结合生活经验,调动视觉、听觉、触觉与心理感觉等细心揣摩,充分想象。先写出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女曾经过着“五陵年少争缠头”、“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的风光生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之后,“老大嫁作商人妇”,“去来江口守空船”。出场时的神态与动作,有不愿见生人而重操旧业以伤情怀的迟疑,有迫于邀请(实则是官员的命令)的无奈,有勾起往事的凄伤。再写弹奏:“转”、“拨”、“轻拢”、“慢捻”、“抹”、“挑”的连续动作描写非常精练。阅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或者从观看的舞台、电影、电视等弹奏表演获得的印象来想象出场景,活化其动作,可以分明地叹服弹奏者动作是多么连贯,力度的控制、节奏的把握是多么的恰当。而“低眉信手”、“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的神情、心理、琴声补衬,已奠定了曲子的基调。最后写琴声。以“急雨”、“私语”、珠玉落盘、莺语等众多的声音摹状琴声,以泉流、冰结、银瓶乍破、铁骑突出的动态衬写琴声,只有将视觉、听觉、触觉与心理感受融合起来,按诗句的描述,去充分想象这些自然现象与人物活动,去沟通它与琴声的相似点,才能丰盈地具体感受到琴声的昂扬或沉郁,柔缓或疾劲,连续或顿挫,转快或滞涩……才能感到乐章繁富优美,余音的袅袅萦绕,才能回肠荡气、惊心动魄,才能见到活脱脱的人物,感受到她是在用琵琶表现自己的生命遭遇,倾诉自己心中郁积的情感!再看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抓住概括性的“破”字展开想象,越国上下齐心、同仇敌忾的气概,旅进旅退、步调一致的阵容,锐不可当、奋勇前进的气势,大败敌人、报捷而归的盛况,栩栩如在眼前,宏大生动的场面,显示了哀兵必胜。抓住“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两个精炼的典型场面(细节)展开想象,则获胜后越国君臣、将士的自满、骄纵、奢侈的神态举止也栩栩如在眼前。
  4、变“散”为“合”。同一诗歌中的景物,各自有其特点,孤立地看,是离散的、单一的;但所有景物应该是统一于一幅画面之中,是相互渗透、映衬、融合的。通过想象来把玩景物,不仅能获得单一的审美愉悦,更能获得整合的丰富感受,能够体验到美妙的意境。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如果单独看“明月松间照”这一句,可以想象月光的皎洁,松树的茂密、高低,月照松上,一片绿烟,月照松间,有班驳的影子。但联系“空山新雨后”来想象,甚至可以想象到有清风拂动,那么,月照松上,松针有闪烁跳动的雨珠,有晶晶的亮光;月照松间,月光随雨珠筛下,摇曳晃荡——这是不是美?再看“清泉石上流”,单独地想象,有叮呤之声、流淌之势、有跳溅之姿;联系月光来想象,是不是更美?整首诗的各种景物融合着、映衬着,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当然景物之间也有相反性的关系、主次的关系、背景与中心的关系等,都要融合起来展开想象。另外,景物与人物的情感、景物与意境,也需要融合起来想象。又如杜甫诗《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孤立看景物,祠堂远离城区,柏树茂繁环绕,多么宁静肃穆;碧草映阶,春花弥漫,黄鹂鸣树,好音嘤嘤,多么生机旺盛,多么静谧秀美!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排遣熔铸,是倾注了感情的,是指向于感情的,一“自”一“空”,则让人想象:青草映着石阶,爬满石阶,并无人寻踏;黄鹂空自飞空自鸣,并无人聆听,功业赫赫的丞相孤卧遥远的祠堂,好久好久没有瞻仰者,凄凉冷落的意境浮现了。进一步伸展,联系后面的诗句展开想象,诗人徜徉、慨叹的形象活现了,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泄露了:叹英雄的寂寞身后事,叹当朝是无英雄的时代,叹自己空怀敬仰英雄之心却无成为英雄之机……
  三、转换变通想象点。富有创造性的诗歌鉴赏中的想象力自然也离不开转换变通。读过一首优美的诗歌,那诗中浸润的情愫融入了你的心田,成为你心理内容的一部分。这种阅读效果的产生,都凭“转换变通”在起作用。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首《枫桥夜泊》,人们读了多少年!聪明的现代人巧于变通,缘其意而又改其意,通其情而又变其情,创作了一首名歌《涛声依旧》。古人的妙笔伸进了现代人的梦境,现代人的心潮拍击着古人叹赏的枫桥渔火。这就是变,就是通;变者,改制也;通者,据其本也。据本改制,就是创造。笔者在教学王维的《山居秋瞑》时,让学生揣摩透画意,把握诗的精髓之后,就以此为契合点,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超越时空,在更深更广的画境中徜徉翱翔,触摸王维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灵魂,一步步地贴近他那向往自然、热爱自由的美好心灵。想象需要营造情境,第一步做法是拉近学生与王维的距离,用形象性的语言帮助他们完成身份与情感的转换:你现在就是王维,长袍宽袖,须发冉冉,饱读诗书的你抱着济世救民的满腔热情踏入官场,但冰冷的现实给了你无情的打击。污浊的官场被你抛在身后,清新的山居生活迎面而来。你陶醉了,即兴而吟(到此,学生的情感已被调动起来)。山居生活平淡清幽,你深深地热爱着它。请你把雨后山居晚景描述出来,写成一篇散文。现将一学生之作摘录如下:
  夜幕悄然而至,璀璨的星空镶嵌着一轮明月。月儿在云中穿行,时隐时现,充分体现着“彩云追月”的妙境和那种独望月空的清醒。皎洁的月光照在那久经风霜却傲然屹立的松柏上,为这寒风瑟瑟的秋夜更添加了一份静谧与安逸。我漫步在石径上,徘徊在密林里,游弋在山峦间,陶醉在夜风里。遥望千尺瀑布,飞流之下,竟化作汩汩泉水在溪中静静流淌。终会在岁月的长河中成长,流向大海,流向它该去的地方。好一幅高山流水的美丽画面。而我又该栖息何处?浣女们隐隐出现在竹林中,然而来自她们心底深处的欢乐气息早已传遍九霄,远处河中莲花不停摆动,原来是渔家带着满载而归的渴望顺流而下。
  上述仅是举例而已,每一个成功的诗歌鉴赏者都会摸索到适合于自己的转换变通之法。只要你愿作尝试,勤于转换,巧于变通,就一定会有收获。如此长期历练,你的想象能力与生命个性就会熔铸出亮丽的晶石。
  
  单位:湖北黄石市理工学院医学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