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作文训练的指导误区及对策

作者:王林喜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对事物或问题进行归纳和抽象,得出结论,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确定主题,决定材料取舍和形成写作提纲。作文指导可通过引申分析、对比分析、归纳分析、抓本质分析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归纳与抽象能力,学会鉴别材料,从而提炼、深化主题。
  思维能力是习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更是作文训练的重要任务。在不同的构思阶段,教师要有所侧重,做到训练有序,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之三:舍本逐末、脱离文本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材料具备了,主题和结构也都确定了,便进入到运用语言具体地写文章的阶段,这就是表达。“发之于口舌,形之于笔墨。”语言是文章的外在形式和物化的工具,学生深刻的思想和炽烈情感都凭借语言的表达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是训练的重点。
  在语言表达的训练上,诸多语文教师或推荐佳刊或运用读写笔记或开展作文竞赛,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而学生的语言功夫还是一般。这恐怕是涉入了第三个误区:舍本逐末、脱离文本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对策之三:以文本为主阵地,以悟促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纵然是教会学生去“写”,但也不能与阅读教学分割开来孤立地进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以为写作引路。那种不考虑文本孤立设计的作文训练,是不符合中学生学习规律的,它只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陷入盲目性与随意性。如何结合文本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呢?有两点尝试:
  1.结合文本,以悟促写
  举一例说明。批改学生作文常发现他们对无形之物描写得苍白无力,比如写“春风”,只会用“风和日丽”、“春风宜人”、“微风拂煦”之类的干瘪词语。究其原因,他们说:风是无形的东西,何以描写?怎样指导学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无形的春风呢?就可把作文教学与文本阅读结合起来。学习朱自清的《春》,有意把“春风图”拿出来让学生细细品味,体悟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努力调动各种感官,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和悦;不仅写出看到的春风拂柳的勃勃生机,还听到了鸟儿婉转的歌声,闻到了泥土的气息。本来无形无味的春风,在作者手下却变得有形、有声、有情、有味了。学生从文本阅读中学到了语言表达的技巧,这种以悟促写的方式开启了学生醒悟的大门。
  2.结合文本,定向练笔
  读写笔记作为课堂作文的辅助形式,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较好的作用,一向受到语文教师的关注。但读写笔记的盲目性、随意性少有人顾及,因而导致其高耗低效、事倍功半。对这种状况,可以采取“结合文本,定向指导练笔”的训练措施进行补救。具体操作办法是:师生共同深入文本,利用范文的示范作用,用题目牵引或专栏定向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系列性、周期性的语言表达训练。练笔文题不脱离文本,而是文本语言点的巩固与延展。经较长时间的定向指导,学生能自觉地从文本中挖掘语言宝藏,丰富了词汇,各种表达方式运用自如,切实提高了驾驭语言的能力。
  教师在文本阅读中,注重引导学生去体悟作者娴熟的语言技巧,锤炼他们的语感,培养起良好的语言触发功夫。学生有了这样的语言功夫,写起文章来才会下笔洒洒、左右逢源。
  
  王林喜,男,现居江苏铜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