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琦君的小说创作

作者:戴 惠




  “就这么短短的一次见面,彼此四目相望,秀芬千言万语无法表达的忧郁,六叔满腔关怀却又不得不强作镇静的神情,都清清楚楚看在我的眼里。”
  借秀娟的眼对人物眼神的描写,生动准确地刻画出了秀芬对两个男子的感情,孰轻孰重,读者一目了然。
  沃尔波尔有一句常被引用的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女作家琦君是凭感情来领会,她把这个世界看作悲剧。因此,由于琦君骨子里的悲观气质,她的作品呈现出惊心动魄的深刻。社会的波澜壮阔是时间中的点,而准有那些饮食男女的平凡悲欢,才是生命的原生态。就在这短暂的人生旅程中,也处处是爱情遗留的无奈。
  琦君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横扫了她所处的时代,并延伸到了今天,也许会流传得更久。而她本人,以至她作品中的人物,都几乎是极为传统的人物。她身处的时代,是极具变革的时代,但她似乎没有染上这鲜明的特色,而只是中国一个自食其力的旧文人。她具有传统女性的特点——隐忍。在她自身的生活历程中,面对父亲的封建,母亲带来的淡淡忧伤,以至最后定居美国的飘零,她都从未有过文字的表述。而只是隐忍。她的作品中,文字也极其克制,只是“让故事自身给它所给的,让读者取得她所能取得的。”
  
  三、琦君创作的局限性
  
  有人指责琦君的小说“写作圈子实在太狭小了”“在故事里都是那一个故事在翻新,也就是残缺的爱”。但是几百年前,在男权控制下的社会普遍认为女性不应该接受过高的学识教育,因为女性小说会把女性变成庸懒闲散、絮叨琐碎、富于幻想的闲谈之人。因此女性小说的内容和范围一直受制于多方条件,一则由于性别歧视,在写作范围上做了一些人为的切割,如:历史、哲学、政治等类书籍一直属于男性写作范畴。二则女性小说内容受其教育程度高低的影响。下层阶级家庭的女性由于家境贫寒而无法接受教育,中上层阶级家庭的女性基本上都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储备,但有限的文化水平仅能应对有限的写作范围和内容,如古典文学和学者化文学等严肃类文学就少有人问津。让女性普遍感兴趣并能接受的文学体裁是“小说”。琦君的小说必然也是受当时女性写作的大环境的影响。
  如果要求全责备,即使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作家,我们也可以找出他作品的不足之处。对琦君来说,也许她离开大陆太久,对海峡这一边人民生活不够了解,某些作品,在内容上有些偏差;在艺术方面,个别作品含蓄不足,直露有余。
  
  戴惠,教师,现居江苏徐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