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章迪男
三、发散性思维的生命——反常构思、求异创新
作文要出彩,就要具备良好的求异创新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很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养成,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能力操练。如对“沾光”话题的理解,通常认为沾光是件耻辱的事,而如果我们从反方向思考这个问题就会有新的理解:沾光未必就是耻辱。首先,沾光并不妨碍发光。就说现在的富家子弟,只要心存高远志向,完全可以先沾祖辈父辈的光,进行深造,首先成为一个有用之材,然后凭借实力闯出一番天地,反过来让父母以他为荣,沾他的光,这样岂不更好?牛顿说他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这虽为自谦之词,但也道出一个理:沾光并非坏事。当然,不仅是个人,国家同样需要沾光。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开始到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多少次成功的飞跃让我们看到引进他国现成的科学成果和借鉴其他民族成功的政治体制是多么明智的行为。所以说沾光就看你的行动。
作文时能做到“手中材料同,笔下各自异”,或内容的创新,或形式的创新就能成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的诗形象的写出了客观事物多侧面的特征。作为把握客观事物的人,只有具备了与之相适应的多视角,才能真正识透事物的庐山真面目,获得认知的自由和创造的灵感。“学生在作文思维陷入僵局时,不妨指导学生转换角度,从多角度入手,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大量被抑制于潜意识的信息则会闪电般地重新组合而进入显意识,百思不解的问题就会突然顿悟,从而产生灵感。”(《灵感思维与中学生作文教学》,作者李子华,《中学语文教与学》2005年第11期)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没有发散,就无所谓创造。因此,激励学生发散思维,求异创新,贯穿于教学活动中,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我们工作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冲破束缚,克服思维定势,从平淡中见奇崛,于单一中见丰富,在稳实中显变化。
“思维是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的思维。”中学生要突破作文的瓶颈,不但需要走进生活,同时还要增加阅读量,拓展阅读面,有效地积累写作素材,并学会多角度、多视角、多层次的考虑问题,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性思维方法,以获得创作的灵感。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积极努力,想方设法,尽量给学生创设创新的空间,搭建交流的平台,培养和发展其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抒发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展示文采,成就佳作。
章迪男,教师,现居浙江诸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