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为口语教学插上多媒体的翅膀
作者:彭海燕
一、创设情境,活跃气氛——多媒体与口语课导入
李吉林老师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由此可见,口语课中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课件可创设“度身订造”的动画情境,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正如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能真正领会到掌握口语技巧的魅力,离开了情感活动的介入是办不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致力于营造课堂的情感氛围,进而感染学生。而由于教师本身个性气质与学养等方面的差异,或冷峻,或浪漫,或现代,或古典等等,其所营造的课堂气氛也必然带有不同的特征。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师营造课堂气氛的主要体现者,必须和教师本人及其所营造的课堂气氛相一致,才不至于弄巧成拙。
我曾设计了就这样一个导入: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几幅漫画,然后配上了“画外音”:有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这一缺陷烦恼沮丧,认定这是老天在惩罚他,自己这一辈子算完了。后来一位老师开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向命运挑战。若干年后,他成了一个著名的盲人推拿师,为许多人解除了病痛,他的事迹被写进当地的小学课本。
我出示了问题:如果你是老师,你将如何安慰这位盲人?你的说法与他老师的说法对比谁的好?效果为什么有所不同?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学生学会倾听,而且激起学生说的欲望,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这样的开头,使学生兴趣盎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视听结合,形象感知——多媒体与汉语拼音教学
利用教学课件使拼音教学内容声形并茂,让学生眼耳并用、视听结合,以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如学习“d”的发音时,先播放一小段录相:马儿奔跑的情景。让学生清晰地听到马儿奔跑的声音,再让学生学发“d”的音,学生记忆非常深刻。
zh、ch、sh、r与z、c、s是发音的一个难点,教学时要讲清发音部位,可采用剖面图的形式,伴随着读音,形象地展示发zh、ch、sh、r与z、c、s时舌尖的不同位置(可用彩色或动感突出舌头)。
让学生一边听音,一边观察,然后模仿,配合老师的讲解、点拨体会发音要领。这比传统的只是口头大讲要领的方法操作性强多了,学生不至于感到太抽象。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两拼法、三拼法,可利用动画辅助: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声母、介母、韵母、声调,可播放拼读音节的同时,让声母和介母快速靠向韵母,形成撞击之势,使学生形象地感知:“两音相连猛一碰”“快速连读”等拼读方法。在练习带调拼读音节时,先让带调韵母闪烁,让学生看清韵母的声调,再组织学生随声韵相靠的动画一起拼读,这样的演示,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拼读环境,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
三、激发情感,引起共鸣——多媒体与诗歌诵读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应当是这些思想感情的结果。”我们诵读诗歌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读将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调,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诵读时达到眼观文、口出声、耳悦音、心会义、神会情的多重效果,在抑扬顿挫、轻重舒缓中领悟情感。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诗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诗中记叙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送别敬爱的周总理的感人场面。我通过放录像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夜幕中,响起了哀乐,漫漫的长安街两旁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男女老少,人们望着灵车哭泣着,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学生看完人民群众悼念总理的悲痛场面,对总理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此刻,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了。
《诗经·蒹葭》这首诗的朗读教学,我采用了电视连续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曲来导入,学生顿感亲切,产生了浓厚的朗读兴趣,朗读的热情一下子就高涨了,在齐声吟唱声中,这首诗很快就背了下来。
《虞美人》是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我在诗词配乐时选取用古筝演奏、艺人吟唱的《春花秋月何时了》的乐曲。学生在一唱三叹、委婉动人、充满悲凉激楚的乐曲声中,能细细品味和感觉作者对故国河山的思念和对自己逸乐亡国的悔恨之情,情不自禁地进入作品所描述的意境之中。画面上配上古诗的字幕,再配以悠扬动听的古筝曲。这种类似卡拉OK形式设计的课件,让学生既可以看着画面听范读,也可以看着画面、字幕诵读,还可以闭目美读,读出美、吟出情、诵出趣。
四、玩游戏,学唱歌,也能滔滔不绝——多媒体与会话训练
“会话”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一项重要内容,考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它占分量重,失分率高,许多学生谈“讲”色变。为了改变这一窘况,我让学生在玩游戏中会话,在会话中学唱歌。
《狼》有四幅画:屠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我让学生用漫画把当时的环境、屠夫心理活动的变化表现出来,并用投影器交流。这样一出人狼斗智斗勇的故事就是“记忆深刻的童话、故事、传说”的最好题材。
电脑游戏的趣味性、刺激性、机智性能开发智力,培养人们的敏感性。但盲目地玩就会玩物丧志。有些老师、家长谈之色变。但如果将电脑游戏科学地引入口语教学的课堂,用于会话训练中,也可以寓教于乐。我要求学生课后有意识地玩一个游戏,上课就让学生交流:你玩的是什么游戏,有什么规则,你怎样从陌生到熟练。具体说说你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由于是亲身经历,对游戏的规则,过程及结果也清楚。学生对这种“玩中说,说中乐”的会话方式自然兴趣盎然。
我在设计课件《游子思乡》这一专题时,先用成方圆的歌曲《游子吟》导入,然后用视频播放《天净沙·秋思》,学生有了“断肠人”的感觉。再播放余光中与席慕容的《乡愁》,激起了学生的思乡之情,孟郊的《游子吟》与谭晶的歌曲《天下父母心》同步出现,学生已激情难抑。最后我让全体同学跟着视频齐唱《七子之歌》和《常回家看看》。环视课堂,学生已泪如泉涌。这时,我让学生打开心扉,将心中的种种感受尽情抒发。教室顿时变成了无距离的芳草地,变成了学生展现个人视角、无间距交流的大平台。从此,“会话”这只“拦路虎”终于被学生制服了,学生“会话”的欲望和兴趣也一发不可收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