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自我效能论与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作者:黄慧鸾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水平越高,那么他获得目标的期望值可能就越高。同时自我效能感与自信心息息相关,一般说来有自信心的人自我效能感就会好些,缺乏自信心的人自我效能感就会差些。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拿破仑是一个具有很强自我效能感的人。从他曾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的士兵”这一句,可以直接判断他对自己的自信程度和他做事的态度与决心,正所谓“艺高人胆大”。可见人的良好自我效能感是可以直接决定人从事某种事业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动机以及动机水平的高低。
在班杜拉观点的启发下,我开始用“自我效能”论的眼光审视我班学生的特点,将对“自我效能”论的认识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其实在实施任何一种实验活动时都要考虑到其活动的功效以及影响这种活动功效的各种因素。因此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发展也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制约。例如有这样几点:①直接经验,即个人成败的经验。一般而言,成功可以提高个人对自我效能感的评估,失败则会降低个人对自我效能感的评估;②代替性经验(即与自己相仿者成败的经验),看到与自己能力相似的人成功会提高个人对自我效能感的评估,否则反之;③言语评价;④情绪与生理状态等等。
首先,精心设计第一节语文课。我所教的班是一个普通班,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发现大多数孩子缺乏自信心,也就是自我效能感低。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第一堂语文课中我有意安排了一个环节:用具有个性的方式,在一分钟内介绍自己的名字和自己的简况,尽可能的让老师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你的名字。在此环节中,我发现这群孩子身上有两个十分明显的特点:一、口头表达能力极差。在一分钟内多数同学表达十分不流畅,甚至卡壳好几次,更不用说能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述;二、十分不自信,不善于表现自己。几乎每个同学上台就是“我叫xxx”,“我来自……”,“我爱好……”等等俗套的话,单凭这样如何让人记住他们,更不要说记住他们的名字。
原本想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便于今后大家能愉快的沟通。可是学生乏味的自我介绍,使我很快发现他们身上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当时我灵机一动,告诉自己现在能做的就是鼓励他们,极力表扬他们说得不错,决不能轻易打击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我必须在短时间里很快地树立同学们(起码是一部分同学)的自信心,让他们尽快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因为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Stemberg.R.J)与威廉姆斯(Williams.w.m)在自我效能论领域中曾有一个重要发现:当在某领域有过成功的经历之后,人们更容易承受失败,而如果一开始就遇到失败,就会破坏自我效能感。
于是在矮个里挑高个,我大力表扬了几个说得较好的学生,甚至还重复他们当时的一些话,表示他们说得真的很不错,让老师都记住了。借此为这些学生能形成高自我效能感打下基础。
果然,在第二天的语文课上,那些昨天得到表扬的同学在这节课上就表现得比没有被表扬的同学要显得活跃。因此我验证了斯腾伯格与威廉姆斯这个很有意义的发现。当某个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对某事或某物在进行一次新的尝试时,对失败和批评显得十分敏感和在意,内心的承受能力比起那些学习能力一直较好的学生要脆弱得多。因此要想让这群一上初中就被编入普通班的学生在语文领域中获得成功,应让学生一小步一小步去做,注重循序渐进,慢慢地积累成功。如果总是让学生过早地承担繁重的任务势必会提升学生失败的机率,容易形成“我不能成功”的错误想法,这样就会大大的降低学生原有的自我效能感。
其次,敢于牺牲课堂时间。有意让学生在课堂上“乱说话”,只要敢“说话”,我就表扬,无论回答正确与否都及时地给予表扬或给予诚恳的评价。一个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勇敢主动地发言。这个时期学生的课堂发言,我只要求做到数量,不刻意要求质量,这是根据我以往的经验而定,对这群刚上中学就体现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别说是批评,就是给他们指出多一些不足之处,都可能削弱他们仅有的自信。通过大半个学期的磨合,渐渐地在语文课上学生们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回答正确会得到老师在全班的表扬,回答错误老师不会不高兴还会鼓励,何乐而不为?这群孩子就在不知不觉中在某种程度上找到了自信心,提升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这是良性辐射的开始,不仅在语文课上学生爱上了发言,而且在其它课上不少学生也能主动发言,正如我班的任课老师所评价:“这个班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质量虽不高,但回答的积极性有时比实验班学生还要高。”正如孟子所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上》)一旦养成了上课爱发言的习惯,怎还会不发言?
但是一个学期下来,我所教的班语文课进度与同年级的其他语文老师相比慢了2至3个课时。不仅如此,有的老师还向我投诉班上学生上课没有规矩,乱回答问题,令人头疼。甚至有时我也会疑惑这样做是否正确,毕竟我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阶段。不过在往后的教学过程中证明了有科学的“自我效能”论作为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之一,是正确的。
最后,培养学生高质量的课堂口头表达能力。由浅入深,逐渐纠正学生课堂发言的质量,实现发言的“量”向“质”转变的目标。这是能否培养出学生具有高质量课堂口头表达能力的既关键又艰难的阶段。俗话说“心病还要心疗法”,要想纠正学生课堂随便回答的毛病,还得从学生的思维上去纠正,因此在这个阶段我着手制定了一些契合这个目标的做法。
1、专门向学生开一堂别开生面的口语“思想品德”课。课上向学生宣讲当今语文的新课标,证明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因此语文新课程认为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是基本的语文能力。展示了口语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是常人不可缺少的口语交际工具,因此我们必须掌握牢靠的、高水平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有智慧的人。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希望他人称赞自己是聪明人,我借此告诉学生课堂上不假思索就乱回答或随便回答的人就是一个不稳重、不善于思考的人,还给学生举了一个十分形象的例子,聪明的“聪”字就是由“耳、眼、口、心”组成,说明只有懂得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然后用心去思考,最后用流畅、生动的口头语言表达出来的人才有资格被人称为聪明的人。可见口头表达多么重要,它是建立在耳、眼、心的基础之上。
此外,还要力争要做一个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的人。在课堂上认真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然后回答就是对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的表现。同样尊重老师和同学就会得到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尊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