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引领学生走入综合性学习

作者:方创基




  
  (二)临时“改弦易辄”,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本次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课件展示(教学本身的需要),也有学生自己制作的课件(展示本专题小组的合作探究成果)。在“中外著名桥梁”这一环节中,我发现学生展示的一些桥梁图片与自己课件中预备用以补充介绍的图片一样,如果“照本宣科”,大家必定会觉得没意思,我灵机一动,巧妙地把原来的设计改为“课堂竞猜题”——展示有关图片,让学生来说说是什么桥,有什么特点。既检查了学生先前是否认真听课,又加强了他们对这几座世界名桥的印象。这种临时的“生成”,既是一种教学机智,又是学生在活动中的意外收获。
  
  四、科学评价学习实效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有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还有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多元智力理论提醒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独特价值,我们应该“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的责任是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和激励。教师的正面评价和激励性评价,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潜能,提高自信心,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上,我能及时中肯地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此外,我还特别注重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包括参与的积极性、态度以及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责任心;注重评价学生对活动主题或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收集、小报的编写与制作、课件的设计与演示、学习体验(体会)等。以上种种,在我的教学过程以及活动评价表中,都有所体现。
  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成果,爱好是不竭的内在动力。”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其丰富多采的内容,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全面客观的评价手段激起了学生最大的学习兴趣,他们通过学习,掌握了许多新鲜的知识,阅读、听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他们信心大增。苦学往往事倍功半,乐学则会事半功倍。成功的教育要的不是强制,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原由的单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独立的、主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变“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
  
  方创基,男,中学语文教师,现居广东东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