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引领学生走入综合性学习
作者:方创基
在本学期我校举行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中,我执教的综合性学习课《桥之美》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学生从活动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在听说读写、搜集资料、团结合作等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锻炼。下面,我就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谈谈我的做法与感受。
一、精心设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案
任何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计划,明确教学活动的目的、组织方法、检查评价方式等内容,教学活动才有可能更好地开展,收到预期的效果。综合性学习不像一般的课文讲解(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师把握,很多内容可以进行预设)。它具有五大特点:综合性、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它讲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听说读写)的整体提高;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从学习主题的定位、学习途径的选择到学习成果的展示、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由学生决定;它在学习空间、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开放以及学习内容、学习价值的生成性等方面,无疑加大了教学活动的难度。因此,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前提条件。
(一)确立活动主题及目的
在准备《桥之美》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时候,我首先听取了班里同学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意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正式的课堂学习做好心理铺垫。然后,我认真分析了教材第三单元的课文特色(说明文为主,介绍中国的桥梁艺术、园林艺术、屏风艺术等,宏扬民族文化),结合著名画家吴冠中写的一篇杂文《桥之美》,把原为《说不尽的桥》的综合性学习主题缩小为《桥之美》,删去教材中原有的桥梁建筑、桥梁种类等方面与语文学习关系不大的内容,重点让学生体会“桥之美”。最后明确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和整理积累资料的能力;2.了解有关“桥”的文化,体会“桥之美”内容包括:外在美——“中外著名桥梁”;内在美——“桥的故事与传说”、“桥的诗词”(前两者为重点)和“桥的艺术作品”。3.进行口语的训练(讲解与朗诵);4.开展小组竞赛,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二)商讨活动程序
学生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体,活动如何进行,不能由教师一人说了算,发挥学生群体的智慧与力量是综合性学习自主性、实践性的要求。我找来了两个班的语文科代表及小组长,将本次教学活动的要求告诉他们,让这些学生代表谈谈自己的想法,结合他们近期的学习情况(课业负担是否过重、有无足够的时间查找有关资料等),师生一起商讨确定活动的具体步骤,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使活动方案更具操作性,为实现教学目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明确评价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是指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对学生发展的评价,是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都是由教师做出的,评价的标准不够明确、不够公开,学生对此没有发表意见的余地,自主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一人“说了算”的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活动方案设计的最后一部分,就是有关的评价方式(评分表格)。师生经过商量,决定了三个主要项目的评分:小报设计15分,课件设计15分,电脑演示、讲解15分。其中,小报设计由教师进行初选,每一个专题小组评出两份(B组),然后将初选出来的小报张贴在教室后墙的黑板上,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四佳”(A组)(每个专题中最好的一份,共四份),然后教师按C组(5—8分);B组(10—14分);A组(14—15分)的评分等级,结合各组小报的表现情况,给每一张小报打分,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评价过程。学生在活动一开始就明确有关的评价方式,对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也可激发每一专题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二、全面关注活动过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价值具有整体性、多元性,教育价值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在活动过程中又能生成新的教育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过程即目标。因此,我们要全面关注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方法指导,做好相关的检查工作,确保活动的每一环节都能顺利进行,为最终的教学评价做好准备。
(一)组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
学会查找、整理有关资料,是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具备的一种能力。围绕相关的专题,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是本次《桥之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第一步。
(1)指导阅读“活动方案”,明确要求,不做无用功。(2)指导学习方法,讲求分工合作,做有效的工作。
查找资料最终还是为了使用,只会浏览而不会筛选、收集,是难以凑效的。因此,在上课之前,我就叮嘱学生做好以下准备:带读书笔记本,用以摘抄有用的资料;带软盘或移动硬盘,用以下载大量的资料。另外,在座位的安排上,我也做了细致的考虑:同一课题组的同学靠近坐,方便他们商量研究,合作完成老师交与的学习任务。(3)勤巡查,多指导,把握进度,了解“生成”情况。
(二)分阶段检查学生的活动情况
综合性学习活动讲究合作性,全体学生的参与、学习小组的分工合作、每项任务的进行及完成、小组长的工作等等,都是教师必须了解关注的。分阶段检查,实际上就是一种教学管理,它能确保活动按计划进行。在活动方案中,我已经列明了三大“工程”(即小报、课件、课堂展示)的检查时间,在学生完成了上网查阅资料的步骤后,我一方面提醒学生抓紧时间准备,另一方面则按原定的时间上收有关的小报,进行初评;上收课件,进行检查评分,为最终的课堂展示及终期评价作好准备。
为了落实“课堂展示”这一环节,我还特意检查“桥的故事传说”、“桥的诗词”两个专题小组负责讲故事、朗诵诗歌的学生,对他们的语速、语调、感情等方面作了指导,原来一些胆子小的学生经过一番训练后,音量提高了,神态自然了,“表演”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进。
三、重视生成教学的意义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目标具有生成性、多层性。《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和方法的综合”。
(一)教学过程既要预设,也可生成
没有计划的教学是不负责任、缺乏效果的。综合性学习具有极强的灵活性,教学的预设是必须的。像这一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原来采用美国电影《魂断蓝桥》的插曲《友谊地久天长》,是想让学生感受歌中伤感的旋律,以此激发他们对桥的情感。不料,学生从音乐的旋律及优美的画面(夜色中的虎门大桥)中,想到的却是小学毕业集会上激动人心的场面,想到的却是“友谊之桥”,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情感多让人感动。于是,我改变了原先预设的导入语,改为:“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这样风趣地解释——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这条板凳不单有实用性,还有观赏性,诗人们就爱把桥比作‘天上的虹’。桥梁文化恰如一朵奇丽的鲜花,一座座桥梁就是人们智慧和勤劳的象征,它们融汇着人们丰富的情感,它们给世界带来了便捷与幸福,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这样一来,既联系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又顾及了学生的感受,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题的学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