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初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刘利琼




  (1)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评价要突出激励性。即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和些许成绩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满足学生的成功心理需求。同时,在肯定成绩和进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坚定信心,不怕困难,改正不足,再接再励。激励性评价可采用两种方法实施:一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较为综合的、整体的、相对模糊的赞扬,常常采用一些较为感性的语言。例如:你说得真好!你进步真大!等等;二是激励性评价要有层次,要激励学生逐步向新的高度进击,如“刚才某某同学说得很好,谁能说得比他更好更全面?”等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逐步提高。
  (2)运用导向性评价促使训练趋于完善。
  每一次口语交际,都有一个不同的主题。学生如果不加以注意,往往会“不知所措”,出现茫然交际的情况。这时,教师的导向性评价就是一盏指路明灯,引领学生走出茫然。导向性评价既是前期活动的终结,又是新的活动的开端,一要针对前期训练中学生的不足,为学生指出如何改进和完善的意见。二要充分肯定前期训练所得,随即引出新的训练任务、目标、方法和思路,便于学生围绕新的任务、目标,方法、思路展开新的交际能力训练。
  (3)运用深刻性评价有助于快速提高能力。
  深刻性评价就是指评价不光针对学生表达的结果,还需通过结果去分析学生表达得失的原因。比如,训练过程中如果遇到支吾或停顿,就要根据学生支吾、停顿前的情况分析其原因,切中“要害”,并迅速“对症下药”地进行引、导、点、拨,让学生获得“瞬间顿悟”,从而接着把话说好说顺。深刻性评价还要体现新颖性,但不能为了求新而摆花架子,使评价华而不实。
  (4)运用自主评价有利于加强互动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口语交际的评价也要有学生广泛的参与,在评价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当学生表达完自己的见解后,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启发他们自我纠正错误,想一想自己在表达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鼓励他们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有针对性地作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倾听,判断正误;学会赞扬,欣赏别人;学会质疑,提出建议。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刚刚起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口语交际的训练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摸索,总结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才能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刘利琼,教师,现居湖北宜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