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初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刘利琼




  口语交际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运用口头语言接收对方信息,同时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口语的形式传递给对方的过程。它具有及时性、流动性、现场性、综合性等特点。口语交际的这些独特性使之与阅读和写作教学相比,教学策略迥然不同。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口语交际提出的教学建议精神,结合当前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笔者归纳出以下几点供参考:
  
  一、提高认识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先决要素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幽默诙谐的交流会使人轻松活泼,抑扬顿挫的语调会使人心潮激荡,深入浅出的讲解会使人茅塞顿开,出口成章的口才会使人赏心悦目。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社会交际也越来越频繁,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更是日益受到重视,地位日益突出。所以开设口语交际课,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21世纪社会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认识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才能彻底改变口语交际尚停留在“呼吁”、“重视”这一阶段的现状,才能使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走向良性的进程。
  
  二、保证课时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条件
  
  为了对学生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课改后的初中语文教材把口语交际与阅读、写作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如人教版教材将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写作整合一起体现在每一个单元之中,提供了相应的训练时间。如果我们按照大纲教材对学生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但在一些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口语交际教学的课时缺少必要的保障,往往被其它课挤掉。即使形式上不被占用,其它知识的传授或教师的“一言堂”也使口语交际课形同虚设,实际上依然存在着课时严重不足的状况,为了保证口语交际课的课时,笔者认为:一是学校必须按照7-9年级教学要求开设口语交际课,排齐排足课时,不得用其它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冲击口语教学;二是教师在指导口语交际课时,要改变传统的孤立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一个完整交流锻炼的时间空间;三是要借助教材开设口语交际活动课,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把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乃至社会实践活动中,为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开拓更宽更广的空间。
  
  三、用活教材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根本策略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编排内容虽然丰富,预留空间也较大,但是,我们仅靠教材静态地展开口语交际教学,就会束缚限制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只会使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走入死胡同。因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中口语交际的设计,只是提供一个具有开放性、选择性的范例,加之每个学生家庭背景、知识储备、生活感悟不同,教学中必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差异。所以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不少教师在实践中仍深感困惑,力不从心。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探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新途径,那就是用活教材,使口语交际训练科学有序。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可以运用教材将初中三年的口语训练分为三个阶段,每一学年为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训练学生克服怯场心理,有条理完整地说完一段话。可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进行复述,复述时要求能抓住课文中心,突出内容重点,做到层次清晰,发音准确。这一阶段,教师在指导学生复述的同时,还应指导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和点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具备听说的基本能力。
  第二阶段,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恰当使用语体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要求能从容自如、落落大方地表情达意。可采用“说日记”“三分钟演讲”、“两分钟评说”等训练方式。
  第三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口语表达富有思辨色彩,能有理有据地论述清楚一个问题,能针对实际的问题进行论述。形式可采用“辩论会”、“擂台赛”等方式,人人参与辩论,个个发表意见,使学生在辩论中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应对能力,学会与人交际的能力。
  
  四、创设情境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重要前提。只有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敢张扬个性,在探索未知的同时,释放出潜在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把创设环境放在首位,使学生乐于思维,敢于表达,在无拘无束中进行口语交际。如何创设情境,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依据教材设计话题,激发学生跃跃欲试、一吐为快的欲望,并以话题为纽带,把交际双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交际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在确立话题时,我们应考虑到话题的价值、现实意义、难易程度等因素。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能否激起学生的思想火花,能否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能否让课堂产生热烈的交流气氛等。语题的确立还应是多元的、开放性的,贴近生活的。既可选取教材中的阅读和写作中的材料,延伸训练,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巩固并提高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效果,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又可选取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激起学生兴趣,讨论、评析时事,针砭时弊。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故事”、“美伊战争孰是孰非”、“你所知道的车型和性能”(很多男生喜欢收集车型图片)、“中国足球”等等。总之,无论选取哪种话题都要适应学生的认知水乎和心理发展,不切实际的话题会影响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制约训练的效果。
  二是让学生带着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进入活动情景,兴致勃勃地去交流,去体验,自然而然地进行交际,不知不觉地学到与人交际的方法。可以借助具体内容创设特定情景,如致生日词、主持会议、组织辩论会、相声小品表演、情景剧、课本剧等等。为了加强时代性,也可以设置诸如模仿“实话实说”、“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艺术人生”、“道德观察”等节目,在特定的情景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是关注课外,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古人说得好:“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堂,还应抓住众多机会,渗透于各学科、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拓展更为广阔的、更能够自主参与的口语交际的空间。因为,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在课间的对话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因为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对话”;还可以引导他们深入社会,与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交流,丰富他们的交际语言,使他们在动态的、生活化的、实用化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
  要注意的是,在创设各种情境的训练中,我们的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指导,引导学生均衡发展和提高。否则喜欢表现的学生乐于侃侃而谈,而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总是处于“袖手旁听”的角色,缺少口语锻炼的机会,造成学生训练机会不均衡的现象。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善做“倾听者”,因为“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桥梁,才能提高“说”的质量。
  
  五、有效评价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由于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向互动的过程,是面对面你来我往的信息交流,它更需要“评价”这一调控手段来启发、促进、补充。我们应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如果评价手段运用得恰当,不仅能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的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以便补救,还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所以选择有效的评价策略,拓宽评价的视野,对上好口语交际课尤为重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