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朗诵中重音与顿连在歌唱中的迁移

作者:周玉娟




  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歌曲的旋律一般都是在歌词的基础上产生(当然也有例外,如填词歌曲),而歌词能直接、准确地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感受。这是其它任何音乐艺术形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语言是人类互相交流思想感情的特殊工具之一。歌唱则是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综合了语言、人声和音乐于一体的声乐艺术。歌词是无声的,歌唱却是有声的。如何使歌唱者最快、最准确地领会和表达出歌词所蕴涵的内容和感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将歌词有声化,即朗诵。
  “朗”就是响亮的声音;“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把文章诵读出来。具体地说,就是由朗诵者把书面材料在观众面前用准确而流利的语言、丰富的感情和艺术的表演创造性地再现出来。朗诵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艺术,要求字正腔圆,语句熟练,表情达意。朗诵的锻炼是由生活语言过渡到艺术语言的桥梁。人们正是从朗诵者的声音中“听”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的。朗诵是以书面语言为基础,表达出语气、语调、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以及情感上的变化。这样的朗诵,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能逐渐掌握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规律;并能唤起丰富的想象,激发起强烈的情感。
  迁移“是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过程”。迁移现象历来为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重视。按照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所谓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桑德所指出的“迁移至少有一部分决定于已学的东西和将要学的东西之间的相同要素”。“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迁移产生的关键所在,而沟通这种联系的桥梁恰恰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在学习这个连续过程中,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无论是在接受学习还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只要是已有认知结构影响了新的认知功能,就存在着迁移。”歌唱这个概念是属于音乐艺术的范畴,而朗诵则是属于文学(语言)艺术的范畴。朗诵和歌唱虽分属于语言艺术和声乐艺术,但归根结底,二者都是属于声音的艺术,而且更具体地说,二者都是以人声为载体的声音艺术。正是由于朗诵艺术和歌唱艺术之间存在着诸多如“都是表情达意的”(这点在前文已有表述)、“以人声为载体的”、“声音艺术”等相同性,所以二者之间存在着迁移。
  下文将探讨朗诵中“重音与顿连”的处理技巧在歌唱中的迁移。
  
  一、朗诵中“重音”的处理技巧在歌唱中的迁移
  
  重音是指在朗诵时为了实现朗诵目的,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短语或某个音节。重音有引起注意、突出重点、启发思维的作用,它是正确表达思想内容、真切抒发感情、增强语言节奏感、提高语言表现力的重要手段。在朗诵时,必须区分句子中哪些词是主要的,哪些词是次要的,并使次要的词从属于主要的词。重音在语句中的位置,没有固定格式,只有从朗诵目的和愿望出发,在深刻理解和感受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确定重音的位置。重音可以分为语法重音、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同样,在演唱一首歌曲之前,我们也需要这样分析歌词的重音并朗诵出来,唱时也相应地体现出来。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说明朗诵中重音的处理技巧在歌唱中是如何迁移的。
  l、语法重音的处理技巧在歌唱中的迁移
  语法重音是根据句子的语法关系读出的重音。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以歌唱作品举例,带点的字为重读的字或词语)
  (1)一般短句里的谓语部分应重读
  如:《万里春色满家园》的开头几句:“我走,我走,不犹豫不悲叹……”;又如:《桃花红,杏花白》的开头句“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
  (2)动宾结构中的宾语要重读
  如:《英雄赞歌》中“风烟滚滚唱英雄”、“晴天响雷 敲金鼓”、“大海扬波 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 忘死 保和平……”其中带波浪形下划线如“唱英雄”等均为动宾结构。
  (3)定语、状语、补语比中心词要读重些
  如:《春天的故事》中“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其中“有一位”、“中国的”、“南”、“一个”、“座座”、“春”、“气壮山河的”、“万象更新的”等是定语:“神话般地”、“奇迹般地”等是状语:“醒”、“透”等字是补语,以上列举的字、词均需要比中心词读重些。
  (4)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要重读
  如:《为了谁》中的“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你是谁,为了谁,我的战友你何时回……”,其中的“我”、“你”是指示代词,“谁”是疑问代词,都需读重些。
  (5)列举事物时并列的词语要重读
  如:《二十年后再相会》中的“来不及等待,来不及沉醉……”、“让繁荣见证,让岁月体会……”、“那时的山,那时的水……”,其中“等待”与“沉醉”、“繁荣”与“岁月”、“山”与“水”相并列,都需读重些。
  (6)比喻中的喻体要重读
  如:《一支难忘的歌》中“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又如“我和我的祖国,像海和浪花一朵”。
  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十分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比较,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以上在朗诵时应重读的情况应借鉴并运用到歌唱的咬字吐字的实践中,才能使歌唱的表达更加清楚、准确。
  2、逻辑重音的处理技巧在歌唱中的迁移
  根据上下文的逻辑意义而应该读得重的音节叫逻辑重音。逻辑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它完全是由表达的内容决定的。
  如:“这是首古老的歌”这一句歌词,对重音作不同处理,就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这是首古老的歌——不是那个
  这是首古老的歌——确认事实
  这是首古老的歌——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这是首古老的歌——不是新创的
  这是首古老的歌——不是别的什么形式
  由此可以看出,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句中的每个实词都可以成为逻辑重音。逻辑重音和语法重音都是为了使句意鲜明,使听众直接、迅速地把握语句所传递的思想信息。不过语法重音是在一般情形下将固定的语法成分重读,而逻辑重音则是根据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作出不同的强调。一般来讲,逻辑重音比语法重音重些,关键在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一般情况下语法重音要服从于逻辑重音。那么在演唱《古老的歌》中的这一句歌词“这是首古老的歌”,按语法重音的基本规律,“这”是指示代词,应重读:“古老的”是定语,也应重读;但纵观上下文的思想内涵,逻辑重音应放在“古老的”上面,才能正确地表现歌曲的内涵。
  从这一点看来,逻辑重音与语法重音有时候是重合的。
  3、感情重音的处理技巧在歌唱中的迁移
  感情重音是指为了表达强烈感情的需要,对那些为表达感情而起决定作用的词语、句子,甚至整个段落都相应地加重音量,这就是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大都出现在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时,如兴奋、激昂、愤怒、欣喜等。感情重音的作用在于使语言色彩丰富,增添血肉,充满生气,听上去真切感人,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往往与语法重音或逻辑重音重合,这种双重重音就可能读得格外加强。朗诵时重音的确定往往取决于朗诵者对作品思想感情的领会和把握。例如:
  歌曲《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一开始作者就表达了对祖国的爱恋,然后从看到祖国的春景写到秋、冬,热爱之情渐趋笃厚,及至看到家乡的甜蔗,感情浓厚得如同乳汁浸透心田、滋润心窝。演唱这一段时在咬字吐字上注意把握以上带点字的重读,感情需步步递进、层层加厚,渐渐加强音量:结尾处“啊,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是全曲的高潮,是内在感情宣泄到最浓烈的地方,因此整句都需加重音量,使人听上去更真挚、感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