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作者:黄艳秋




  语文教学中,如果说阅读教学是让学生产生想象的“母体”,是孕育想象的“温床”,写作则是让学生直接挥洒想象力的沃土。但现实是:学生面对作文要么一提笔就头疼,绞尽脑汁,无话可说;要么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究其原因,缺乏深度思考;无自身体验感悟,丧失了童真童趣;阅读量少,知识面狭隘;语言表述能力差等。
  贫瘠的思想土壤长不出茂盛的参天大树。如何引导学生对问题、目标展开充分思维活动,做到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去同求异及逆向思维呢?教师的前瞻性和创造性为学生起着重要借鉴和示范作用。这个互动过程不仅是学生主动获得真知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创造性发展的过程。当学生思维的花朵在教师正确指导下竞相绽放时,成功才会向他们招手,他们才能品尝到智慧的甘露。
  
  一、以多样化形式激活学生思维爆发力
  
  1、培养观察力,引发联想力,激起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初中生还不具备较强的是非分辨能力,往往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欲望,引导他们写出优秀的文章来。教学大纲对各年级的作文教学有明确的规定,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课堂作文要求具体,学生思维受到约束,往往显得被动,我就采用课内作文课外补的方式,通过写周记、随笔并隔周检查、评比的方法让他们用到课内作文中来。
  初一年级注重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他们大胆热情、对未来充满憧憬,喜欢向老师敞开纯真心扉。此时,我就尽量找适应他们纯真感情的素材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比如《我的老师》难以写出新意,我就改为《老师的……》,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老师的“笑容”、“眼睛”、“皱纹”、“打扮”等。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入手,抓住一点来写,果然写活了老师的形象。初一应多方培养学生观察力。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富有哲理性。面对明月,苏轼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李白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现对王昌龄的担忧;杜甫则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来抒发自己不求名利的思想。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从而给人们以哲理性的启迪。我还带学生站在风中感受风、来到雨地中欣赏雨。花间月下的一隅风景,霞光中的一抹色彩,一个景致,一处楼宇的轮廓,经常观察思考,动笔写写,大大提升了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课内作文教学中,我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布置作文《记最熟悉的——》,要求大家以一位同学、老师、自己的一件物品或校园某一场景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外貌特征进行描绘、刻画,看谁观察得细,写得像。绝大多数学生根据周记、随笔提供材料都能抓住自己所写的人或事物的特征来写。再如,读完《稀粥南北味》后,布置《××菜之味》,学生兴趣被调动了,创作热情便喷薄而发,纷纷写出了切合实际的优秀作品。
  2、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训练求异思维
  初二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这时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希望老师更多尊重他们。我就以“一块豆腐能做什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对这种极平常熟悉的事物进行讨论,学生很快从颜色、大小、质量、结构、形状等方面总结出它的几十种做法和用途。接着我问:一个人能做什么?学生又从年龄、职业、事业成败、性别差异、兴趣爱好等方面总结出一个人一生能做无数事情。从正面引发学生多方面思考,意识到“我很重要”,一下使学生的内心变得豁然开朗起来。我趁机与女生谈友情、爱情、机遇、自信。对男生则提供一些历史枭雄传记、战争风云轶事等影视、书籍,让他们感受枭雄们面对挫折、失败时的心态。
  初三训练多角度思维。临近中考,学生压力很大,我就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学会求异创作。复习《爱莲说》时,有意引发矛盾:莲,艳,惊不过牡丹;秀,不及梅、菊,作者何以用莲抒己情怀?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从文章开头、结尾处捕捉牡丹、菊花是大家常写花卉,而周敦颐选莲体现出他不随波逐流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他的立意也与其他写莲文章完全不同,故而成为流传佳作。
  要想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不仅要培养他们观察力,还要培养他们同中求异能力。起初他们写的内容可能比较简单,渐渐地,随着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会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人生、写社会。内容从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到社会见闻等等,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
  
  二、以探索精神激活学生思维创造力
  
  创造,狭义上讲,是指少数发明家、科学家、艺术家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的过程;广义上讲,凡凭借自己的智慧去发现、掌握自己尚未知晓的指示并运用它们,就是创造的表现。而创造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能力,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提高。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呢?
  1、大胆实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作文教学中要触发学生创新思维,首先要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所以我选用办周报的方法。小小一份周报,学问可不少。涉及到怎样编辑、选稿、排版、绘画;内容要新颖、多样化;评价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最重要的是刊头设计,既要鲜明,又要大方有个性。学生得手脑并用,配合默契,在相互合作中调动每个人思维的积极性,才能迸发思维火花,创作出优秀周报。
  版面设计中的学问:办报前,学生们先买回报纸来研究,他们东一点,西一块,不知先从哪入手好。报纸画得乱七八糟,记录杂乱无序。我告诉他们:首先,走出别人的影子,跳出别人的思维模式,从自己年龄、心理、学科设置等方面拓展思维。其次,从学生稿件质量与创作兴趣方面具有的独特性编排内容,这是与正规报纸最大的不同,也正是这点最能体现你们的智慧与创造力。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终于探索出了能代表自己风格、特点的周报版面设计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悟出了做事要有条理、有明确顺序,才能有条不紊进行下一步工作。更可贵的是,他们懂得了创造不是少数人的天赋,每个正常人都具备,其他学生没有想到做到的,我们做到了;别人想过做过的,我们加以改造提炼,成为自己的,就是创新。
  刊头设计的乐趣:走出第一步,孩子们的灵感像小草冒芽,一发不可收拾:刊头从模仿变为自行设计;排版由缩手缩脚成为信手拈来。在实践中,试验探索,他们学会了如何办报;在实践中,感受发现,他们懂得了创新并不神秘。周报终于出版了,虽然稚嫩,可是周报旁边醒目而极富班级特色刊头设计成为小报最大的亮点,受到校领导高度赞扬,学生们别提多开心了,在第二期周报出版时被正式定为了班徽。
  2、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创作热情
  美好的愿望、想法能在一段时间内调动学生写作的欲望和激情,却无法长久维持孩子短暂的、善变的好奇、尝试心理。经过反复思考,我设置了一套奖励机制:根据作文立意、选材、语言设纪念卡、优惠卡和优胜卡。被选一次可获纪念卡一张,三张纪念卡换一张优惠卡,凭此卡可免费获取当月《读者》两本及“优秀写手”证书,在全年级推荐、表彰。三张优惠卡换一张优胜卡,获此卡者能获“写作新星”荣誉称号。它大大激发了学生创作欲望,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照亮了孩子们渐趋暗淡的写作天空。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为消除其自卑心理,我采用:
  化整为零:从整体不好的文章中大浪淘沙,挑出用得好的词句,定名:“淘金坊”。如果能三次入选者,可获纪念卡换优惠卡的资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