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施向军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方法
现行的江苏版初中语文教材,在阅读、写作两大块之后,每册都增设了3个语文实践活动,这就把所谓的语文“课外活动”正式引入到教材之中,既突出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更主要的是把语文课外活动从无计划、无秩序、无内容的“三无”困境中解救了出来,使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正常有序地进行。为此,我紧紧围绕教材,强调人人参与,合作学习,注重过程,重在体验,真正使每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使自身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1、全员性。语文实践活动作为学习语文的一个步骤,已成为语文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部分,必须人人参与。因此,每次活动,我允许学生单独进行,也可组成活动小组;可以自由组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分成相对的小组。我尽可能少给点干预,多给点指导;少给点批评,多给点鼓励;少给点束缚,多给点自由。例如,开展演讲活动,决不能仅仅举行一二次比赛,而应当渗透到语文课中,我每节课都开展“三分钟演讲”活动,即在上课时利用二、三分钟,让一位同学上讲台演讲,每节课一人,或按座位轮流,或按学号轮流,人人都有机会。每次根据演讲的内容、音量、表情等方面由大家参与评价。每位学生在演讲之前,内容的选定、演讲前的准备,便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全员参加,个个提高,这才是理想的境界。
2、探究性。如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书(上)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内容是:“我爱文学”、“走进图书馆”、“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这些活动主要侧重于文学的熏陶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真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的能力,养成积极参与活动、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我紧紧围绕教材设计,并且跳出了原有设计的框架,不只是在记忆层面上的训练,更要求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学会筛选信息,学习与人交流,学会说,学会写,学会感悟,学会赏析,学会展示。
3、实践性。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在于能让学生实行自我教育。”语文实践活动便是由理论变为技能的途径,但这种活动不只是重在积累与记忆,而是重在方法的施展,知识的探究上。因此,语文实践活动应强调学生动脑,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体验悟生活,用自己的智慧明道理;强调学生的动口,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发表自己见解,听取别人意见;强调学生的动手,在做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在做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在做中养成良好的意识、态度,在做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开展“走近永钢,爱我家乡”活动时要求:①精选永钢老吴书记的一句名言,仿写一段富有哲理的话。②了解老吴书记的生平事迹,可以上网查找,可以进图书馆查阅,可以信件联系。③编写一个故事。④交流。这种活动的开展不仅仅看重结果,更在乎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渗透,使语文实践活动有了新的内涵。
施向军,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