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施向军
一、研究性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方法
阅读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的情感理解的活动,阅读要出情、出意、出新、出彩,重在有新的感受、新的理解、新的意境、新的评价、新的问题和新的思维方式。为此,我要求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努力使“教什么”变为“学什么”;由“读懂”变为“会读”;由传授者变为帮助者、指导者,走出阅读教学注重传授的误区。
1、批注式:《辞海》对“批注”这样解释道:批:“评定、审定,如批改文章。”注:是“给文中字句做解释”。可见,“批”是指对文章的整体而言,“注”是要求能对文章的遣词造句作评语。批注就是让学生会对文章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一番评论。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文章重点处。如每个单元的单元提示,这是让学生从总体把握单元的重点;每课的预习提示,这是每篇文章阅读时应注意的重点。
(2)文章关键处。在文章关键处作批注,就抓住了“动”全身的“一发”,自己找到关键处,与老师指出关键处,不同之处就在于自己去寻找,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评价,这便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3)文章疑点处。会读书不只是能抓住重点,还要能提出疑问,然后通过思考、查阅、讨论,最终解决问题。阅读中,学生发现疑问,并能去探索问题答案,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这种方法是我们的追求。这样,阅读的过程就成了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4)文章平淡处。平淡之处发现不平淡,这是对文章的更深层的理解。
2、讨论式: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独立的思考,它更多的提倡合作学习,在合作中相互影响,相互弥补,从而提升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能力。讨论式阅读提倡学生共同探讨,合作学习,主要强调“四有”:
(1)有组织。这是开展讨论的前提。由于整班学生都参与,就要有序进行,因此必须让学生组成自然小组。一般是前后同桌合拼,形成四人小组。人数不宜多,太多,相互干扰大,效果会受到影响;也不宜少,如果只有二人且固定不变的话,长期以往,思维就会形成定势,也难碰撞出火花。为了有效开展讨论,每次可由一人作小组长,采用轮流的形式,机会均等。
(2)有目标。指每次讨论有定向。一种是讨论自己在批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求教于同组其他人,通过相互的讨论逐步得到认识,使问题得到解决;一种是根据本文或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一种是其他组提出的有创造性或有代表性的问题;一种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预先设置的问题,但这要根据学生问题而后确定。讨论的问题一般要注意有角度、有梯度、有力度,力求新颖,以引起学生更大兴趣,让学生在一步步的探寻中见到光明,让学生的思维训练具有敏捷性、深刻性、丰富性。
(3)有任务。每次讨论除解决自己批注中出现的问题外,还要积极参与小组的交流,对于每个人提出的问题都必须发表自己的意见,讲出自己观点,摆出充足的理由。有了明确的责任,讨论才会更具有实效。在这种阅读中,通过相互争论,明白作者意图,体会作者心境,感悟文章内涵。
(4)有时间。讨论是一种共同参与的研究性学习,要能提出自己的观点,讲出自己的见解,就必须深入地阅读。同时,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开展必要的争论,更要深入地阅读。另外,每人都投入到讨论之中,这一切都应当有一定的时间。当然,一切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防止流于形式。让学生的阅读处于一种主动、积极、探索、研究的状态之中,在这整个过程之中,教师不仅是指导者,也是同行者。
3、延伸式:以往的阅读教学,过于看重文本,以致于一篇文章总是被分析得体无完肤,再加上知识的训练,使得阅读教学成了唯考试教学,学生花去大量时间读课本中的几篇文章,结果常常在实际运用中束手无策。延伸式就是提出“跳出课本读课本”的新理念。我的做法是:
(1)由课文向原著延伸。由于语文书的容量有限,有些中外名著只能选其中一节或几节文字,对理解课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要求学生利用阅读课或节假日阅读原著,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能全面透彻地把握节选语段的内容。
(2)由课文向评论延伸。一般来说,对于课本中的名家名篇,已有不少专家学者进行过研究和评述,因此,我让学生收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进行比较阅读,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更全面深入透彻了解课文的内涵。
(3)由课文向作者延伸。我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同时,去了解作者的生活道路、思想性格、创作成就等,这样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4)由课文向同题作品延伸。相同题目,由于作者不同,写作的角度不同,立意不同,情感不同,所表现的主题便不同;文体不同,选材不同,写作目的就明显不同。通过比较阅读,既扩大了阅读量,又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也悟到了写作方法。
(5)由课文向同类作品延伸。如江苏版语文教科书。阅读时让学生增加阅读同类的课外作品,在多读中比较异同,在比较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语文素养。
二、研究性学习在写作教学中的方法
在研究中,我们一致认为,研究性学习在写作教学中的方法,就是解决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写作到主动参与的问题,实现从完成任务到感受成功的转变。我的基本策略是:
1、读写结合法。阅读,不能满足于停留在字词句的音义上,奔忙于繁多的练习和字词句含义的挖掘里。阅读教学离不开写作指导,因为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从作者作文的意图上思考,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文章。作文教学同样离不开阅读教学,离开了阅读教学的作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两者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具体方法是读什么,写什么,让学生说自己的感觉,抒自己的感情,写自己的所得。让学生多去思考、多去观察、多去感悟、多去查阅、多去讨论、多去积累。作文不仅仅是单个的奋斗,不是靠一味的苦想,而是由读中出发,走向日常生活;在读中受到启发,在写作过程中加深印象,在写作中练习写作。
2、品评赏析法。语文书中名著片断不少,古诗文不少,这是练习写作的绝佳材料,更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绝佳机会。如每册语文书中都有多首古诗,研究性学习也可渗透其中,如按作者归类,进行收集资料研究,了解作者其人,选读该作者不同时期的代表作,精读所选诗词,赏析该诗词。在泛读中全面了解作者,在精读中了解代表作品的丰富内涵。可按作品内容归类,收集资料,了解不同时期的作品表达同一主题或表达同一种思想感情的不同写法,在比较中找出相同,发现不同,然后进行品评赏析,感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是写作,也是阅读,语文素养便在这过程中得到提高。
3、专题探讨法。以往的写作常常是化整为零式的训练,机器组装式的操作,这种观念是把作文训练当作一种纯知识的训练。其实,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如果只是纯技术的指导,是很难的。专题探讨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写作点,进而进行深入地专一地研究,达到读、思、写融为一体的目的。例如:学习名人传记单元时,可以开展为所熟识的名人建立小档案的活动,即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一位喜爱的名人,通过查阅书刊,上网搜寻,相互寻问,然后成文展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会得到充分调动,多方面的能力会得到锻炼。学生在这过程中,不仅仅学到了许多成语,同时锻炼了说话能力,更提高了作文水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