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讲解法与引导法的教学效果比较
作者:梁春花
我们统计作文数字的时候,按照成对双样本均差分析,在观测值n均为10的情况下,在95%的置信区间内,第三次的作文字数在统计学上新课标组与传统组有显著性差异,其t0.05=2.5492> t'0.05=2.2722。说明经过引导式教学的学生在表达能力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比传统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们思维更加活跃了。
在考查完之后,我们进行了学生反馈调查,从中得知,无论是传统组还是新课标组的同学均表示,在未曾阅读过的文章面前,都想把自己理解的、有把握的写上去,以增加自己作文的丰厚程度,以及问答题答案的全面性。由上表可以看出,新课标组似乎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并且更善于将其表达出来。审美不能靠理性的归纳、分析和总结,阅读上的审美体验是主体与客体的沟通,也是对主体和客体的超越[3],从这一点上说,新课标模式的教学超越了传统教学,因为阅读能力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在新课标组的教学方法设计中,我们认为需要做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对文章意义的解释和建构——激活自己的直观想象和感悟”[4]。这些内容也许会有争论,不同的时代特征,角色的移位,似乎造成了学生理解的困难,其实,学生理解作品中隐含的思想感情并不需要生活中的切身经历,而需要自己心理上的属于“自我”的独特体验就能感受到,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原有的经验积累和情感储备就足够了[5]。
我们在新课标组的教学中,并没有忌惮讲授、分析等等这些传统教学手段,虽然是师生平等对话,但是整个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提问要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到下面去听讨论,做引导性评论,保障课堂教学的严肃性与目的性;学生在下面带着教师的提问进行讨论,无形中也按照教师引导的方向前进,提高了阅读的质量。
[总结]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各方面专家均做出各种尝试,希望能找到最合理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但是很多人不清楚两种不同的标准而引发出的不同教学方法与它们之间的教学效果差异。
通过这一实验,得到一系列的数据,可以看到新课标模式下的引导教学方法,在经过精心策划组织的前提下,的确表现出了非常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并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评价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不但老师感觉学生在语感、理解等方面有一定的进步,通过回馈来的信息,学生自身也感觉到理解能力及个人探索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上的进步与突破。新课标组需要比传统组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引导性教学,如果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话,理论上应该事半功倍,可以节约更多的课堂时间,引导性教学不但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而且需要教师能够合理地设置引导性的问题、进行适度而充分引导性的评析、准备引导性的拓展材料。
在20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内,虽然新课标组与传统组在95%的置信区间内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但是差异有放大的迹象。学生在最后一次考察的读后感作文中,字数出现了显著性差异。
这次的实验,时间较短,而且设计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在今后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田春林.文本·质疑·诠释——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辩证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7):5~6;
[2]张艳,熊宪光.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D].西南大学,2006;
[3]张华喜.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探微 [J] .语文教学研究,2005,(6),92~93;
[4]王建峰.语文课程标准与个性化阅读 [J] .语文教学研究,2005,(3),101~103;
[5]陈秀春,曹明海.新课程教学的新理念 [J] .语文教学研究,2005,(1),105~106。
梁春花,女,教师,现居广州白云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