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高效早读的学校管理策略

作者:罗剑辉




  早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但是,目前不少学校的早读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对此,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对早读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打造“高效”早读提出一些策略上的建议。
  
  一、认识早读的重要意义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早上大声诵读,是预习和复习的重要内容,能熟悉课本,深刻理解学习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早上大声诵读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敏锐的语感,还可以锻炼口才,学好、说好普通话和外语,提高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和提高写作水平。
  古人讲“书非读不可”,中国历来都把知识分子称为“读书人”,是有一定道理的。“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朱作仁语);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因此,开设早读课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视朗读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每天早读30分钟,日积月累,时间可观,如果能重视早读,抓好早读,这将成为对学生终身有益的良好习惯。早读符合科学记忆规律,能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是学好文科的有效途径和必不可少的学习手段。
  
  二、目前早读存在的问题面面观
  
  但是,目前不少学校的早读状况并不令人满意。有的学校早读听不到朗朗读书声,早读变成了“早练”,不少学生在补做数理化各科的习题作业;有的早读变成了“哑读”、“早看”,效率不高,死气沉沉,学生精神状态差,注意力不集中,读书时不专心,自己不会读,齐读时才开口,读书有气无力,明显缺乏积极性;有的早读是“雷声大,雨点小”,学生扯着嗓子吼,却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这些现象也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一些学校进行打分评比以加强督促管理,结果出现了早读声“此起彼伏”的现象,原来检查人员的脚步声接近,班级的读书声就大起来,检查人员走过,声音又下去了,此种现象令人啼笑皆非。有的学校加大人力投入,要求班主任与早读科老师一起下班督促,结果教师不堪重负,身心疲倦,多有怨言,而学生缺乏自觉,或不为所动,或在外力的强制下大声诵读,上课却趴台睡觉,此种情况也令人担忧。
  
  三、早读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早读为何效率不高,学生不投入,老师意见多,学校不满意?究其原因,首先,部分学校、老师和学生对早读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学校或老师没有形成统一认识,缺少对学生进行早读重要性的教育,不少老师、学生认为读与不读一个样,读多读少一个样。
  其次,学校和老师缺少对早读课的研究。比如对于早读内容的安排,读书形式的规划,学生情绪的调控,积极性的调动,早读效果的有效检测缺少思考,使得早读管理低效,有的学校甚至是放任自流。
  再次,有的学校和老师没有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早读是学生在读,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和早读诉求,规定内容太多太死,学生没有独立自主性,“想读的不让读,让读的不想读”,结果变成了“不想读的不认真读”,所以学生被动读书,抵触情绪大,导致效果低下。学校为了提高早读效率采取的多人看早读、打分评比方法也只是从外围着力,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所以,还是出现了“轰轰烈烈搞评比,稀稀落落读书声”的现象。
  怎样扭转早读效率低下、死气沉沉的局面,让学生精神饱满,自觉开口放声、投入高效甚至声情并茂的早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学校应该做到三个明确
  
  早读作为教和学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常规工作,是提高教学效绩的重要途径,也关系到学校良好稳定的教风、学风的形成。学校务必要高度重视早读。
  作为管理者,学校一是明确要求。即对早读进行明确的定位,对早读理想状态提出可行性的指标,比如时间的划分、管理模式的选择等,如有的学校提出“疯狂早读”的概念,有的学校提出“双早读”,有的学校力主“自主”早读,有的学校试行“无人监管”的早读。这些都是学校理念与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
  二是明确分工与职责。早读作为提高文科学习效绩的重要阵地,一般是语文、英语或者政史教师的份内工作,有的学校根据班主任工作的特殊地位和要求,对班主任提出相应的要求。比如班主任“应该”还是“必须”下早读,是巡查还是“看管”,是协助管理者还是直接管理者,这些看似微乎其微的小问题涉及到班主任与科任老师职权的协调,微妙地影响着早读的科学有效管理。
  三是明确评价方式和奖惩机制。客观考评,及时反馈,提出要求,检查落实,才能有力保证早读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早读质量,这对于学校工作稳定顺利地落实推进,对于调动教师积极性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二、科任教师应该加强四个研究
  
  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等文科教师是打造“高效”早读的重要力量,作为科任的文科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早读,深刻认识早读在文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早读看作是和课堂一样重要的“主阵地”,站好自己的“岗”。
  文科科任老师应该加强四个方面的研究。
  一是研究早读的分类和内容。一般来讲,结合教学进度和实践,早读从内容来看,有预习类和复习类、综合类;从组织方式来看,有自由读和有组织地读;从目的效果看,有熟读(以诵为目的)和背诵(以背为目的)的;从方式来看,有室内读、室外读,坐读、站读、走读等。另外,从内容的选择上来看,如果老师对早读内容规定的太死,则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吃不饱或吃不好”,学生易反感,缺乏兴趣;如果内容规定的太活太散,学生又摸不着头脑,缺乏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不利于提高早读效率。科任老师确定早读内容应该科学合理,尽可能系统化、条理化。还应考虑学生学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最有效的方式灵活多变地进行早读。
  二是研究早读的容量。有的老师指导学生早读,唯恐学生不认真,唯恐学生不大声,因此加重任务“大而全”,什么都要读,这样填充早读,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易导致学生疲劳反感;有的老师给学生“小剂量”的任务,学生觉得简单,容易在心理上放松、轻视,完成后放任自流、无所事事,整个早读容易疲沓,学生缺乏动力,注意力不易集中,久而久之影响班风学风。因此,有心的老师会像医师开药方一样注意药的剂量,药到病除还要巩固效果。
  三是研究早读的节奏和声音。真正高效的早读要像优美的音乐,时而气势磅礴,时而舒缓动听,时而合奏时而独奏,多变的才是美妙的,一成不变会使人顿生厌倦。科任老师要明白早读不在于声音的大小,关键在于是否用心投入,还要善于把握和调控早读的节奏,做到收放自如。如果学生大声读,读得太快太急,“狗赶兔子”一般,一会儿保准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不仅学生易疲劳,影响上午的课堂状态,而且对所读内容缺乏理解和品悟,这种应付检查的读法使不得。学生声音太小,读得太缓太慢,语速不易调和,容易出错,学生容易分心,早读气氛会冷下来,有气无力,昏昏欲睡。
  四是研究有效的检测手段。早读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巩固和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早读巩固、检测功能,科任老师应该积极寻找有效地检测手段。比如配合单元小测进行早读效果的测评,早读读什么,测试考什么,或和写作、随笔联系起来,随笔写什么,早读读什么;比如小组分工合作互背互测;比如男女生背诵大比拼等,趣味性与竞赛性兼顾,对于学生早读效果的反馈和积极性的调动会有良性推进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