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抓实语文课堂教学各环节

作者:许 翊




  
  三、拓展迁移,发散有度
  
  拓展延伸是文本内容和语言的外化、运用,又是内化的继续。如果能就课文需要,做好适当的延伸与迁移,这不仅是需要的,也是符合语文课的教学要求的。只是现在有些课堂,教师无视学生的学情,无视课文的实际,甚至无视教学的目标与要求,一味地拓展延伸,那就走入了另一个误区。
  笔者听过浦东新区教研员谢琳的《麻雀》一课,她在课堂末的拓展就相当有效。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她恰到好处地给出这么一张ppt:
  先哲如是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庄子·齐物论》)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接着又给出本文的出处:《动物哲学》的选摘:骆驼——面壁修行的达摩;鸽子——人类对和平的误解;熊猫——可爱的杀人犯;猪——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写照;海豚——对人类自私和残暴的嘲弄;象——奉行中庸之道的帝王;长颈鹿——动物界的精神贵族;类人猿——动物性的人,人性的动物;河狸——动物界的模范父母;鹦鹉螺——月亮背叛地球的忠实纪录;人类——重演恐龙的命运。
  我想在前面这样的教学互动后,教师适时地提出这些拓展,不仅对学生是一种学识上的拓展,更是一种文化的熏陶,这样的课堂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
  当然,语文课的拓展要注意“拓展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拓展,文本的阅读应放在怎样的位置,让学生理解、体悟到怎样的程度,均应认真考虑。”(于漪《该怎样拓展》)
  
  四、课后练习精当、有坡度
  
  笔者曾有一个学生,因为初三各科作业多,他动作慢,一个学期未做语文作业,期末大考语文竟考全年级第一。这给笔者很大的触动,语文课后练习必须要做到精当、有坡度。对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练习处理方法,处理练习时应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如笔者在为课文《故乡在远方》布置课后巩固练习时,做了如下的作业要求:1、选择作者描写“故乡”的精彩语段抄写。2、以下两题任选其一,用100字左右作评论。(1)随笔:谈谈张抗抗作品中的景物描写。(2)阅读张抗抗的《最美是北大荒》,感受她散文语言的诗意美。
  课后的练习要能使学生既较好地掌握课内知识点,又能更好地由此及彼,学会迁移,迁移语言规律,进行语言再创造,从而真正培养自己的语文能力。
  总之,在我们走进新课程的探索中,教师应该领会新课改的本质思想,以课程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设计,洗去浮躁,回归本位,抓实语文课堂教学各环节。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引起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许翊,中学教师,现居上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