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语文课堂教学标题导入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杨 黎
教师导入的形式如果单调、直白,就会造成学生思维疲倦、肤浅。运用设疑法、点睛法、臆测式三种标题导入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设疑法。思维从问题开始。学生遇到问题需要解决,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则有得”。教师通过导语设疑、解疑可最大程度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冲突。如《伟大的悲剧》可以这样导入,课文的题目是“伟大的悲剧”,我们大家都知道,悲剧就是以悲惨的结局结尾的故事,既然是悲剧,为什么又蕴含着“伟大”两字呢?人类发展的长河中,星汉灿烂。星光的每一闪烁,都在人类历史中留下了动人的一笔,甚至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撰写《人类群星闪耀时》记录了这伟大而悲惨的一幕,又为了什么呢?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文本,从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悲剧的具体体现中思考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通过标题设疑导入,激发学习动机,增加学生的期待、探究心理,将学生思维引向纵深。如《斑羚飞渡》可以这样设计导入:出示斑羚画面,直面这群鲜活跳动,有声有色,充满生命张力的动物。打出“飞渡”字幕。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疑惑。接着教师问:“斑羚为什么要飞渡,怎样飞渡的?我们应该怎样来欣赏和思考这样的‘飞渡’。”面对一篇课文,会有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思想内容等许许多多的疑问。从标题质疑或高屋建瓴,或切中要害,或发微见著,或探求精蕴,均能引起思维冲突,开启学生心智。
点睛法。标题作为文章眼睛,所谓“画龙点睛”,必然蕴含文章的主体、主题、体裁、写作技巧等。借用这只眼睛导入课文,就可以让学生迅速的把握文章的相关内容。如《曹刿论战》的导入设计:课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请说出主谓宾,并告诉大家本文主要侧重描写战争的哪个环节,学生自然找到一个“论”字。由此学生明白课文的重点是讨论如何作战。
臆测法。一些标题讲述的道理形象化,把文章的观点生动地表现出来,达到言浅意深”的效果,文采浓郁的题目更是耐人寻味,魅力无穷。因此请学生看标题推测本文所写的内容,学生在主动探究标题蕴涵的道理时激发了探索文本的欲望。以此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先让学生看题,问学生从题目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有逗号间隔,表明两个过程。我又追问两个分句是并列的吗。学生思考后回答用“再”表明有先后。我顺势问到你感觉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给你这个题目,你想写什么。此时学生已经有了对文章主题的大概了解,随着阅读的展开就明白文章标题含有一语双关的深意。
从感性入手,从学生的第一感受出发,顺着学生的思路来组织教学是对教师的要求。从标题入手导入新课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使教学目标及教学方向更加明确。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利用这些方法对标题进行分析探究,定能带领学生走进语文殿堂,品味灵动的语言、欣赏美丽的画卷,达到启迪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的目标。
杨黎,教师,现居浙江杭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