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语文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

作者:王 倩




  (三)问题和话题:教师的课堂行为还涉及到一个“问”的问题,这是引发学生话语活动的“发动机”。教师提出的是“问题”还是“话题”,效果大不一样。话题具有丰富性——由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使学生从“话题”中提出多个“问题”成为可能。而作为语文老师如果能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内涵丰富而又紧扣教学内容的话题,让学生从中生成许多新的高质量问题,用思想的触须充分拨动他那根言语活动的情弦的话,就会产生良性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那样的课堂才是高质量的课堂。如教授《金岳霖先生》,教师提出“金岳霖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则是一个线性的问题,如提出“谈谈你眼中的金岳霖先生”则是一个话题,两者产生的课堂价值是大相径庭的:前者是问题,问的结果直接指向了提问者的标准答案,问者和答者是主动和被动的不平等关系;而后者是“谈”,导向丰富,承认课堂教学参与的平等性和个性的差异性。
  (四)话语权和沉默权: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但不能漠视少数学生沉默的权利,沉默权也是学生生活尊严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明白,适度的沉默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一部分,尤其在一些人文课堂,美文所蕴含的哲思神韵是需要学生涵咏默诵,用心体会的。如教学《兰亭集序》则要尊重学生的沉默权,更有利于学生去领略这寄寓在清新宜人的美景中的生命哲思。这样的沉默恰恰是学生思维、情感达到较高境界的表现或者是创造力喷发之前的酝酿积累。这样的沉默恰恰是为学生言语活动服务蓄势的,并最终通过学生的话语活动实现学生的价值建构。由此我们得出,我们不是不需要沉默,我们反对的沉默是思维停滞、精神萎靡、师生缺乏互动式交流的沉默。应该说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话语活动的沉默都是我们所尊重的。
  (五)控制和管理:以上四组关系谈的是教师如何尊重学生说话权的“技术”层面的问题,这里要谈的是“管理”层面。即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控制和管理学生的话语活动,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给每一个学生以说话的权利。
  (1)搭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平台是控制和管理学生言语活动的基石。伽达默尔曾说:“对话艺术的第一个条件是确保伙伴与谈话人同样的发言权。”布贝尔认为:师生关系应当是“我—你”关系,而非“我—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双方都不把对方当作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而是真诚地赏识对方、肯定对方,同时也受到对方的赏识和肯定。由此可见,只有心与心的碰撞才能打破沉默,撞出情感和智慧之花。具体到语文学科我们可以这样做:读本选择的开放性——在民主协商基础上师生共同确定课内讲读和课外阅读篇目;解读文本的多样性——任何文本阅读所获得的意义都像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情况则因文本类型和读者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批判性阅读的包容性——鼓励和尊重逆向思维,培养鉴赏能力和批判精神;教学方法灵活性——教师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实际上,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灵活性、就是民主性。课堂教学只有植根于民主和谐的土壤里,每一朵花的绽放才有可能,也才有利于教师的控制和管理。
  (2)拓展课堂教学对话圈,是控制和管理学生言语活动的关键。首先教师不能和少数学生形成对话圈,使圈外学生处在对话的边缘,言语权利的不平等造成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我们必须打破师生对话的核心式、边缘式二元结构,尽量公平合理地分配课堂中学生的话语权,努力创造条件给每一个学生说话的权利。
  此外,笔者以为可以开辟多种对话空间:a、网络论坛式:师生之间设立QQ群,教师可以设为“楼主”,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可用“语文学习公文包”形式充分行使自己的说话权。b、研究性课题:如《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分析》、《解读“赤壁”——洞察旷世奇才内心的隐秘世界》、《我看刘邦项羽》等,这些课题的研究是学生行使课堂说话权的延伸。c、各种社团:文学社、辩论社、话剧社、影视研究社、记者团、航模队等社团形式都能让学生在课堂话语活动中未充分行使的话语权得到了充分释放。
  (3)当然还必须考虑到运用话语权的各种制约因素。如学生的内在因素(性格、气质、能力)、班级规模、教学内容和媒介手段、时间地点和场合的因素等。
  以上是笔者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说话权的探索思考。记得于丹在做客中央电视台回答听众提问时曾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颜色。”易中天在《于丹〈论语〉心得》序言中说“所谓没有颜色,无非就是灰色,灰色的孔子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这个世界才会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多么充满哲思的语言!其实我们的语文教学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所有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是灰色的,这些理念之树、教法之花只有根植在学生课堂话语活动的这个丰富多彩的土壤上,理论之树才能变灰色为常青,教法之花才会尽情绽放,万紫千红,千娇百媚。
  总之,只有尊重学生的话语权,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舞台,也真正成为教师演绎风采的舞台。“三尺讲台可演绎万千风采,半亩方塘能透亮颗颗红心”,教师如到此境,我们何愁“半亩方塘”飘不起思想的芦苇!
  
  王倩,教师,现居浙江临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