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创设愉快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作者:杨金成




  
  三、借助阅读——让学生有趣地学。
  
  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翻开新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可以看到: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且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才能更好地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难看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大“读”的力度。常言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形象地道破了学习语文的天机;通过阅读,可以疏通文章的字句、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而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重在课堂。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语文阅读的测试中主要考察学生对于不同体裁或不同题材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对材料中信息的捕获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课文的阅读决不放松,必须达到阅读准确流利,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要求,适当地给学生增加一些有趣味的语文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自习或课外时间阅读,并适时开展竞赛,对读得准确、流利的学生给予表扬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当然平时也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尽量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要明确题意,顺藤摸瓜。(2)按照要求寻找答案来源。(3)找准关键词,明白其暗示作用。(4)反复读课文,正确理解题意。
  通过熟读,使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须充分重视朗读,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愉悦”,以教学带朗读,以朗读促效果,真正做到语文课艺术化。
  持续不断地课内阅读,对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发展智力,无疑会起着巨大的作用,《心理学》中直接指出:“思维活动必须以具有物质性的语言为工具才能进行。”而阅读正是思维和语言的双重训练,是任何有效的智力训练都离不开的。学生看书时,正是在书本文字的刺激下进行思考。反复不断的课内阅读,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强了,智力水平高了,这样,教师就可根据课文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出相应的题目,去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一定能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从而有利于教学进程向更深的方向发展。
  
  杨金成,教师,现居江苏赣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