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创设愉快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作者:杨金成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个人认为愉快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为愉快教学是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以及教材的特点,在挖掘教材本身含有“愉快”因素上下功夫,创设各种愉快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使师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与学任务的一种方法。即或把游戏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说有唱、欢跳拍手或采用新鲜有趣的实验演示,或让学生比一比、赛一赛,或带学生到广阔的社会和自然环境里接触活生生的事物。这样有静有动、有内有外,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兴趣盎然地集中精力学习。在愉快的教学中顺利地完成与学生的对话。下面着重从三方面谈谈如何实现愉快教学与学生的对话:
  
  一、寓教于乐——让学生愉快地学。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
  其实“乐”就是乐趣、兴趣,也就是教育形式趣味化。运用电教媒体、通过艳丽的色彩,优美的音响,鲜明的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只有当人处于心理愉悦的时候,才能达到学习的最佳学习状态与效果。而愉快教学是愉快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师生在教与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只有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心境愉快就会学得更好。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探索、灵活运用,做到寓教于乐,以趣激学,使教与学真正成为“愉快的艺术”。
  (一)故事导趣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话是有道理的。若上课之初,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对所学内容兴趣索然,那么课堂内就不能充分收到效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如何激发,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有趣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特殊的环境中去感知、体验、触景生情。创设教学情景,应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作游戏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乐趣。
  设计好一堂课的开头,对上好一堂课的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如在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时,我是这样开头的,先播放《漫画:谁都没有错》的动画,当两个卡通动物为是“6”还是“9”争辩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我便提问:“同学们,你们想给他们准确的答案吗?你们想弄清楚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这篇课文将给我们作出最详细、最确切的介绍。”学生听来十分专注又十分轻松,学生的求知欲变得更加强烈,课堂气氛因此也显得轻松活泼。
  (二)灯片引趣
  朱熹说过:“教学未见其趣,必不乐学。”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样的表现方法,有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计算机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具有先进的技术功能,它能够对文字、数据、声音、图像、动画、录像、电影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通过特定的技术,利用电脑的独有功能,设计出教学课件,把原本死板、无声平面的内容处理得生动逼真、有声有色.立体的画面,使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爱学、乐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课伊始,如果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欣赏,会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培养兴趣,首先必须抓住这一环节,如果能直接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够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教学《春》一课时,首先采用投影出示彩图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谁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景物的特点是怎样的?”然后教师进行过渡性提问:“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又是如何用词进行描绘的?“要弄懂这些问题,必须认真读书。”这样既展示了教学目标又创设了美的意境,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游戏激趣。
  游戏是青少年尤为爱好的一种趣味性活动。这种活动引进课堂,能产生乐学效应,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指定一名学生扮演皇帝,另外找几名学生分别扮演骗子、大臣和说真话的小孩等。扮演者在配乐朗读中完成各自形象的塑造。此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很容易明确: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条条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吏的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这样,通过游戏的形式,既让学生得到身心的愉悦,又让学生在轻松、活泼、快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二、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地学。
  
  初中学生尤其是起始年级学生往往对比较抽象、枯燥、深奥的东西难于理解,并且学起来非常乏味,因而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很容易产生厌倦感。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生动的电教手段,化文为图,化静为动,化深为浅,让学生轻松地学。
  (一)化文为图
  图画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它能把抽象的、深奥的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如教学《春》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按照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顺序设计自制的五个投影片。第一幅画,着力描绘春草勃发的景象,从“点”“面”上表现春草的勃勃生机,同时在画中适当勾勒一群活泼的嬉戏孩子,使整个画面洋溢着新春的活力。第二幅画,着力描绘春花竞放的景象,按照“树上”“花下”“遍地”的顺序,层层铺叙,层次井然地渲染春意的盎然。第三幅画,描绘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从触觉、嗅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声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有情有感。第四幅画描绘雨中特有的美景,着力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写出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第五幅迎春图,表现春早人勤。老师将这五幅投影片纳入课堂启发学生观察,学生学习兴趣大增,也很快就把课文结构理清,对内容也就不难理解了,并且对作者当时那种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的思想感情体会得非常深刻。
  (二)化静为动
  在课堂45分钟中,学生的注意力能保持到30分钟左右,并且持久性和稳定性也较差,常常对新奇的东西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把投影片中的静片改为动片,再配上恰当的录音,这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声中有画,画中有声,声画结合,一定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一课时,教师把静片改为动片,也就是把明星和街灯改为闪动片,并配上录音,当读到“明星”或“街灯”诗句时候,画面依次出现“明星”或“街灯”的情景,其他诗句的画面也如此。这样一改,生动逼真,纳入课堂启发学生,学生肯定激情高昂,动静结合的画面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形象而轻松地理解诗句。
  (三)化深为浅
  七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连锁反应比较差,尤其对深奥的内容往往难于理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借助图,并且将单幅图改为多幅图,欲缓坡度,降低难度,学生易于理解。如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的第三段时,把课本中写“薄雪覆盖下的山”一段分解为四幅图:一幅是山上的矮松;一幅是山尖与蓝天相接的景观;一幅是山坡的草色与雪色相间的美景;最后一幅是着重写光和色的山腰。通过用形象、直观的图画来启发,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薄雪覆盖下的山”这一段是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这几幅图既分散了难点,又突出了重点,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沉浸在那美丽的意境中,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教师顺势点拨就很容易把问题解决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