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作者:郁 虹

典型事例,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刻画了较为生动的人物形象。
  仿写是引导学生领悟作文方法的有效途径,学生如果能善于模仿范文写作,就能从中学到有用的东西,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仿写时,要注意同“抄袭”区别开来,只能让学生借用人家的方法和技巧,不能让学生对原文改头换面地照搬。
  
  四、在阅读中实现个性化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学生有了一定的作文基础之后,教师要逐步重视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培养。所谓个性化作文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
  古往今来,歌颂老师的作品俯拾皆是,《理想的风筝》却别具异彩。在阅读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课文,鼓励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表扬富有个性的独特感受和见解,并运用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的求异思维,逐步实现作文的个性化。例如课文中写了刘老师“笑谈腿疾”、“跳写板书”和“乐放风筝”三件事,为什么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是放风筝呢?让学生选择感受最深的句段朗读并体会。通过阅读,学生明白了放风筝虽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情景,然而对于一位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人来说,这是何等的不易。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不仅放飞自己的理想,也放飞着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位健全的残疾人同时也在指引着学生放飞远大的理想和纯真的感情。风筝在这里显然是个象征,有着多重的隐喻。学完了课文,我问学生:“你喜欢刘老师吗?你想对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习作,学生的写作思维被激活了,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写《难忘师恩》,有的写《给老师的一封信》,有的写《和老师一起放风筝》,有的写《谢谢您,我的启蒙老师》……此时此刻,习作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满足自己的倾诉、一种自我的实现。作文中那纯真的童年,那万紫千红的春天和辛勤耕耘的老师都会真实地呈现出来。
  “文章不是无情物”、“唯有真实的才是美丽的”。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因此,在指导学生的习作时,要引导他们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捕捉心情的瞬间变化,把握喜怒哀乐的情绪,诚实地描述自己的真情实感。
  总之,阅读与写作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语文素养,适时地引导学生积累精美的习作语言,掌握文章的表达方法,并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仿写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作文的个性化表达,让学生的习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培养并不断提高。
  
  郁虹,教师,现居江苏南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