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全方位构建作文教学体系

作者:张西云

善写;故当一把抓。”这句话正确阐述了“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可见作文教学应与“听说教学”结合,贯穿于课堂阅读教学的始终。
  可以课文“单元要求”为方向,选定本次写作主题,决定作文教学目标,做到每次作文的写作,在题材上有选择性、在写法上有针对性、在目标上有侧重点。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要求”指出,“这个单元就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熟读这些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我把该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读懂身边的“爱”。作文教学目标定位为:了解周围的人,写出身边的爱。还可以课文“知识短文”为指导。学习这种写作手法,力争基本掌握,并在写作中有所突破。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知识短文《关注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指出,“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也经常运用。阅读记叙文,要注意作者怎样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作者往往不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周密的论述,而针对大量的生动、典型的记叙材料,发表精辟简赅的评论。有时议论在叙述前边,这种议论起提示文章内容和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记叙文中的抒情,可以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景、寄情于物等,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有时作者直接抒发感情,以引起读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所有这些,在阅读中要时时留意。”这既是对学生阅读课文的要求,也是对学生作文的方法指导。我对此简化为一句话:在记叙的基础上恰当地进行议论和抒情,作为学生写作技法上的具体要求。
  其四、以经典课文为范例,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指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略经典课文的写作奥妙,引导学生借鉴名家写作策略,模仿创作,片段练习,追求形似与神似相结合,将其高明技法迁移、运用、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
  在朱自清的经典美文《背影》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写作,要善于用朴素的语言写出深挚的感情;选材,也要善于选择那些平常而又饱含深情的素材。并进行片段练习,“在你的生命中,总有一些疼爱你的人,总有一些关爱你事,其中的哪件事深深感动了你?请将事件的经过写出来。不少于300字。”在李森祥的《台阶》一文教学中,我明确学生借鉴:借物叙事,把材料有机组织起来,把事情有序串连起来;借物写人,在事件中表现人物特性,在物体中象征人物精神品质。并进行模仿写作, “你可曾记得小伙伴送给你的小礼物,你可曾想起妈妈的巧手或爸爸的白发,通过你印象深刻的一个物体或一项特征,联系起那个自己熟悉的人,串连起有关的生活场景,不少于300字。”
  模仿创作,片段练习,学以致用,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课文学习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操作简单,灵活安排,活学活用,将大作文分解为小作文,将高要求简化为低步骤,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运用。为大作文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五、作文评改将学生互评与教师指导相结合,个别指导与全面提高相结合,书面评语与当面谈话相结合,作文技法与为人之道相结合。
  学生互评关键在于:明确作文评改标准,细化评改规则,制定激励方案,指导学生交换批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学生互评作文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在评改中学习借鉴优秀之作,避免自己类似的不当写法,将促进自身写作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通过学生的认真细致评改,深入剖析学生习作的优劣得失,更为全面、细微,比如挑出了其中的错别字,划出了其中的病句等,学生站在写作者本身的立场,评语措辞也较为委婉体贴,被评者容易接受,受益面广,收获更大。总而言之,锻炼了学生,解放了老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
  加强个案分析,侧重个体指导,因材施教,因文因人而异,避免就作文而论作文。传统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大量时间、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每篇作文的细读、下评语、给分数上,总结出的优劣得失在评讲时只能一言以蔽之。然而班级学情不同,问题各异,使得总体的分析、方法的指导因缺乏针对性和深入性,犹如隔靴搔痒,蜻蜓点水,常常无暇顾及对学生个体的深入剖析和具体指导。通常发下作文后,学生看看作文分数,一声叹息或喜形于色或旁观侧听。然后弃之不顾,可怜教师的一番心血,往往付之东流,学生亦收获较微。
  在我的评改中,学生互批作文后,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要功能才开始体现出来。我认为,学生作文的通病、好的做法可以在评讲时明确指出,常识性错误、明显的低级失误则在个体的作文原稿上指正。然而,一篇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下,其中的优劣得失原因往往是错综复杂的,掺杂着各种因素,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楚,作文水准与基础、阅读、学习态度乃至做人原则有着紧密的关系,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因文因人指导,才能对症下药,鞭辟入里,击中要害。这就需要教师有选择性地和学生面谈。需要和学生从作文本身谈起,联系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作业完成情况、测试小考的成绩,乃至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人处世之道。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意见,再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写作策略和本篇作文的修改意见,学生会更深入地理解,更明确语文学习的要领。
  作文即做人。同样的,教好作文的根本,要从学生的心灵人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面谈将有效地增进师生的沟通,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对作文的理解。如果每次作文都和若干个学生深入地面谈,有效地沟通,长此以往,“问题学生”、“问题作文”必将逐步减少,会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准乃至语文水平。
  
  张西云,教师,现居广东东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