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中考语文改卷要明确教改主导思想
作者:金雍城
先从今年安徽中考某地市语文学科改卷的两个答案说起。
一是“在知心姐姐的回信中补写几句话”。参考答案是:长得不好看不是你的过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人的美重要在于心灵。(4分。有“自身价值”、“心灵美”意思的,且言之成理可得满分)。学生余越的答案是:长得丑又如何?那是先天生成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奋斗,是否有信心,有志向。评分结果:0分。
二是“阅读题(二),为什么还要写第七段?”参考答案是:(1)第七段写放风筝失败的体验,与前两段写放风筝成功的快乐,都是童年生活的真实反映;(2)使童年生活更有情绪;(3)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学生刘镓的答案是:第七段写了放风筝的失败,与前两段形成对比,从成功写到失败,有条有理,文章内容更具体,童年生活更丰富。评分结果:0分。
以上两例,不难看出,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是对的,答案是言之成理的,尽管与参考答案有些出入,但,无论如何不能全部扣分。究其原因,就是死扣参考答案,甚至死扣既定参考答案中的关键词。须知,人的思维是不定型的,决不可能把每个人的不同思维定在一个统一的格局。千人一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教改精神的。
关键的问题是,中考语文改卷缺少明确的主导思想。教改实行多年,平时的教学、教研,从行政领导到任科教师,都已经掀起热潮,而且卓有成效。却谁知,教学改革改了多年,因为改卷一环的忽视,教改又回到了原位。
为此,中考改卷必须改革!首先要明确“教改”的主导思想,教学要活,改卷也要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是教改的核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是我们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老师教得要活,学生学得也要活,平常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很强调这些方面,而且做得很好,为什么在改卷的过程中,就把这个主导思想和主要因素忽略了?为什么改卷就不能“活”,一定要死扣参考答案,把学生的思维都局限在一个定势呢?考试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检验,难道不应该重点检验平时教学改革的成果吗?凡是教学改革很有实效的学科,其学生肯定是学得主动、灵活、有创新精神、有独特见解的,为什么平时强调以他们为主体,要尊重他们的独创精神,而改卷的时候,却有死硬的限制,甚至学生用自己语言来表述,都一定要一样,用的词也必须一致呢?是把学生当“主人”,还是把学生当“奴隶”?现就近年中考语文改卷所出现的问题谈几点改进意见。
一、体现教改精神,要坚决纠正两个不正常的“反差”现象。
出卷和改卷的反差,是必须纠正的缺陷之一。各地出卷时,都是紧扣教改精神的,一些开放性题型,就是便于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思考,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是很有利于检验教改效果的。特别是一些好学生,可以大有作为。然而如今的改卷,一方面是拟定的参考答案有问题,总是先把答案的主要意思概括成几句话或几个词,写在前面,并分点定死分数,再在后面一句“言之成理即可”之类的话。这就有意无意地给改卷定了一个死扣硬改的格局。另一方面改卷老师习惯于把这些具体要求作为样本,死扣答案中既定的中心句、关键词,然后根据规定给分,后面的“言之成理即可”几乎成了“摆设”。有本可依则尽量依本,“言之成理”毕竟很难判断和把握,哪有“依样画葫芦”省事?且时间又紧。这已是如今中考改卷的通病。
教改效果和改卷成绩的反差,是必须纠正的缺陷之二。某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说:我的学生实际语文水平与改卷的成绩总是悬殊很大,家长和学生都无法相信,这是为什么?我们这里近两年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一直很好的学生,语文中考成绩都只有B等、c等,然而进了高中以后却又在来自多个学校的同级同学中突颖而出,真是无法相信中考语文成绩的真实性。
如何纠偏?一是“言之成理即可”体现了教改精神,应该放在每个参考答案的前面,以示重点和关键,然后提几点参考性的条文和词语,并一定明确:表述不可能都一样,总体意思对了,就可认同、给分。二是动笔批改前、先明确教改的主导思想时,必须提出“尊重学生独特见解”的要求。只有两者兼顾,才可以避免和减少改卷中的不确定因素,才可能使改卷成绩尽量公平、公正。“教改”的主导思想才能在改卷的过程中得到贯彻。改卷也要和教学一样。既要“活教”。也要“活改”。只有主导思想明确,批改卷子的方向才不会出现偏差。同时批改过程中,也应提倡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交流,随时研讨,集思广益,尽量提高改卷的质量。
二、体现教改精神,要在改卷中始终明确教改意识。
教改思想是否能在改卷过程中体现出来,取决于改卷教师的素质及其所具备的教改观念和技能。为此,有关行政部门应该挑选教改带头人为改卷教师。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多地方的“中考”改卷教师的挑选,并没有明确这个原则。只有改卷老师本身具备教改的高素质,才能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才能在改卷的全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答案是否出现教改效果的闪光点。清楚地记得,当年苏州市某语文特级教师来我班上公开课时,一道作文题要学生开动脑筋,讲出三个不同的立意。通过启发引导,当时大胆说出七个别开生面的立意的学生,大受教师表扬,如今该学生已是北京大学的博士后了。难道中考试卷的答题中就没有这样情况出现?如果改卷老师不以教改的眼光去密切关注,这不埋没了人才?更何况语文学科的阅读题,思维是很少定型的,表达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改卷教师树立教改意识、具备教改思想,时刻密切关注,及时敏锐发现,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以教改为主导思想的新的改卷态度,才是中考改卷必须改革的方向,才能保证改卷质量。
三、教改精神是衡量宽严标准的唯一依据。
不同的改卷教师有不同的习惯,有的出手严,有的出手松,这是个很难统一的问题。但是,教改的精神是很明确的,应该以这种精神为宽严的唯一衡量标准,切不可以个人所好而为之。前几年提得很响的“作文为什么不能给满分”的口号,从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教改精神。这个口号,如今似乎过时了,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已经很少有“满分”的了。以我省今年某地市为例,中考作文满分是55分,结果,得一类作文分的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