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外国现代派文学欣赏中的范例教学

作者:吴晓霞




  在人教版第五册高中语文课本中,外国现代派文学单元是较难理解、把握的单元。因为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与传统文学有很大差异,且流派纷呈,主要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等重要文学流派。各流派手法风格各异,对这些不同的作品,学生很难发现并理解各流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各自特征,教师如果孤立地介绍每个流派各自的作品特征,在一堂课内又不能将所有的相关风格作品讲深讲透,其结果是学生根本不可能在这匆匆而过的教学过程中获得系统的审美知识,产生自己的审美观念,造成的教学肤浅是必然的。那么如何避免这些现象呢?我认为运用范例教学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它对当前的高中语文文学欣赏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德国范例教学理论兴盛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与前苏联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实验教学理论、美国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一同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新教学论的三个流派。范例教学,又称为“示范方式教学”、“范例性教学”等,根据瓦·根舍因的理论主张,范例就是“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范例教学”就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的教学和学习。按照克拉夫基的说法,“范例教学是这样的教学:它使学生能够依照特殊来掌握一般,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地进行学习。”
  范例教学法分4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范例阐明“典型事物”的阶段,要求以典型事物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在教学中可选取一个切入点,瓦,根舍因形象地把这一平台称之为“岛屿”,使某些知识在这一点上落脚,深入,扎根,定居。形成知识密集点的教学不允支离破碎,而要联系地、系统地为下一步使岛屿同海底的山脉相连做准备。如在外国现代派文学中我们可以选用塞缪尔·贝克特的经典作品《等待戈多》作为这一单元的切入点。这部作品是贝克特50年代后创作的一部揭示“人类在一个荒诞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的经典荒诞戏剧。在教学中,老师明确了传统戏剧的基本特点后,请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该作品的特点。在分析中,学生会感到同传统戏剧相比,《等待戈多》有其鲜明的艺术特色:①该剧完全抛开了传统戏剧中必不可少的完全的情节和结构。剧中没有什么情节,主人公总是重复一些对话和极少的动作:开头是怎样,结尾还是怎样。全剧采用了独特的循环式的结构方式,幕与幕的内容有大量重复,每一幕的场景和生活片断也都基本类似。②摒弃正常的语言形式,传统戏剧一般都非常讲究语言要个性化,富有表现力。而在该剧中,人物的语言却是语无伦次,支离破碎的;剧中人与人之间构不成对话,在大段的语言转换之间,充满了非逻辑性;剧中人与人的对话往往有“长时间的沉默”。③大量运用“怪诞”手法,具有浓重的寓言象征意味,戈戈穿靴子脚疼,象征哲学意义的“生之痛苦”;幸运儿背着沉甸甸的沙袋前行,象征人类旅程的沉重和毫无意义等。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对《等待戈多》一文的艺术特征有了准确清晰的把握,这一阶段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典型事物的本质规律。
  第二阶段:为范例阐明类型和属性的阶段。这一阶段在前面认识“典型事物”基础上归纳、推理,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在现代派文学一单元中则表现为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这一代表作品推论到荒诞派的特点,从我们引导学生对《等待戈多》艺术特征的分析中,将作品的的形式特征上升为理论认识,进行阐释。荒诞派戏剧的明显特征是:①荒诞、抽象的主题。“从广泛的意义上讲,荒诞派戏剧作家的作品与主题,都是人类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苦闷心理。”②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荒诞派戏剧作家认为“荒诞”是世界的本质,“非理性”是戏剧表现的核心内容。因此他们的作品刻意打破传统的戏剧常规,既无时空观念,又无戏剧结构的基本格局,既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无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有的只是一群被世界压扁的可怜虫。③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荒诞派戏剧作家提倡“纯粹戏剧性”,认为“艺术家通过直喻把握世界”,通过物体把戏剧人物的“局促不安加以外化、让舞台道具说话,把行动变成视觉形象”,道具使戏剧的“直观艺术”特点发挥到极致。
  这部分教学力图让学生通过问题、信息,分析、判断、归纳出荒诞派的本质特征,犹如通过海面上若干岛屿而发现下面与之相连的山脉。
  第三阶段:掌握范例的“规律”与“范畴”关系的阶段。通过前面两个阶段所获得的认识提高到规律及范畴关系的认识,在外国现代派文学一单元中,则表现为通过认识作品《等待戈多》、荒诞派戏剧来认识外国现代派文学特征。通过对外国现代派文学作品的分析、进而同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相比较,学生会感到现代派作家努力突破现实文学的传统。强调表现作家的主观思想和艺术形式方面的探索,这是现代派文学最大特征。
  从思想内容上看,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是“现代人的困惑”,即揭示周围世界的荒诞、冷漠、不可理解、以及人置身于其中的孤独、陌生、焦虑、痛苦的情绪。就文学发展的历史而言,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锐意创新的文学,它反对文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的传统美学观,强调表现人对世界的主观感受,热衷于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活动。在艺术手法上现代主义文学反对传统的表现技巧,用荒诞的情节来取代故事的逻辑性;用虚幻的富有象征性的空间、场景和人物来取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用吋序跳跃、交错的心理时间来取代时序递进的人物时间;用隐晦、暗示性的语言取代语言的鲜明性。由此可见,现代派文学虽流派纷呈但存在其共同的本质特征,这阶段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
  第四阶段:为范例取得“对世界和生活联系经验”的阶段。在上述三阶段认识的基础上,获得关于世界的规律和关于与生活联系的经验。在学生认识了现代派文学的本质规律后,运用这个规律就可以对现代派各类纷繁复杂的文学流派作出解释。例如:(一)表现主义重在表现内在世界,要求突破事物的表象。代表作是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变形记》。(二)意识流小说是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代表作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三)荒诞派戏剧表现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无法沟通的。代表作是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四)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现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代表作是拉丁美洲著名小说家加希里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然后教师将各种艺术流派代表作品中的经典章节摘录出来,让学生将不同的作品所体现的追求要素一一对应起来,学生们这时大多能正确地找出这些作品的所属流派特征,若有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