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范·戴恩 > 班森杀人事件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七


  8.万斯接受挑战

  六月十五日,星期六,下午四点

  马克汉电话告知希兹侦讯的内容后,我们再度回到史杜文生俱乐部。检察官办公室通常于星期六下午一点休息,但今天因圣·克莱尔小姐的到访延迟了下班时间。马克汉一路上一言不发,直到我们坐在俱乐部的沙发上,他气愤地说:“妈的!我实在不该放她走……我还是认为她有罪。”

  万斯故作崇拜状,“噢,真的!你一定是个通灵者,有与生俱来的特异功能。你的梦是不是都能成真?你想着的人是不是立刻会打电话给你?真是天赋异禀,你会不会看手相?……为什么不用那位女士的星座来判断她是不是凶手?”

  “除了你的直觉以外,我找不出其他证据证明她是无辜的。”马克汉反驳。

  “但是,”万斯断言,“我知道她是无辜的,不可能是女人。”

  “你不要笨到以为女人不会使用点四五口径柯尔特自动手枪。”

  “噢,”万斯耸耸肩,“我对这件案子的实质证据完全不屑一顾——那些垃圾就全部留给你们这些律师和那些肌肉发达的家伙,我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你贸然以射杀班森的罪名逮捕任何女人都是极大的错误。”

  马克汉以愤怒的哑声说:“事到如今,你还拒绝相信任何揭发真相的推论,还要重申那套人类心智运作的信念。”

  “这是上帝子民说的话?!”万斯惊呼,“你这个老顽固,马克汉。你的原则难道是‘只要你不知道的’都不能算数,所以既然你不愿意去弄懂,也不必有所解释。这倒是一个挺不错的观点,它能够化解一切的忧虑和不可知。你觉得这个世界很美丽吗?”

  马克汉大方地忍受他的奚落,“午餐时,你曾提到一个绝对可以正确查出罪犯的方法,能否透露一下这个深奥无价的秘密让我这个微不足道的检察官知道?”

  万斯夸张地鞠了一个躬。(作者注:以下这段对白,是万斯在解释他的“罪犯心理过程的分析”,当然,这些都表后话。万斯会因需要斟酌情况更改说辞,这段话.万斯引以作为他理论的基准。)“非常乐意。我将它归为人类性格和心理的科学方法。—个人,包括你我,都有自己一套方式去行事。人的行为—无论多大多歇—都是个性的表现。从人的行事可以;看出此人的性情,所以音乐家能够从一节乐章上得知作曲者是贝多芬、舒伯特还是肖邦;艺术家可以从画作看出作:画者是柯尔、阿比尼斯,还是林布兰、哈尔斯。世上没有;两张相同的面孔,也没有两种完全相同的性格,所以当二十位画家坐下来画同一件东西时,每个人表达的结果绝对不同,完成的作品是画家个人直觉的表现……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

  “你举艺术家这个例子,我十分容易理解,”马克汉讽刺地说,“但是这种抽象又细腻的技巧,对我这种粗人似乎行不通。”

  “人的心理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事。”万斯低声叹道。

  “所以说,艺术和犯罪之间还是有不同的地方。”马克汉同意。

  “在精神上,完全没有不同,”万斯指正,“犯罪和艺术都有共同的基本要素——接触、观念、技巧、想像力、下手、方法和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犯罪的布局和艺术品如出一辙,一桩精心策划的谋杀和一幅画都强烈地表现出个人风格,艺术鉴赏家可以分析画的性格并告诉你原画的创作者;心理学家亦可以从分析一件罪案找出凶手是谁——他认出了罪犯行事的特征……我亲爱的马克汉,这就是发掘人类犯罪的不二法门,其他的全都是不科学的猜测,危险至极。”

  解说过程里,万斯一直保持着轻松的语调,他沉稳肯定的态度使他的分析更具权威性。马克汉兴味盎然地看着他,或许他没把万斯的理论当回事。

  “你的理论完全忽略了犯罪动机。”马克汉反驳。

  “没错,”万斯答,“因为犯罪动机是罪案中最不相干的因素。亲爱的老友,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很好的动机想杀死一大票人,一百个人里大概有九十九个人都曾有过这种动机。一个人被杀了,起码有一打无辜的人和真凶有着相同的动机;所以有动机并不能表示有罪,怀疑一个有动机的人是杀人凶手,就好比怀疑一个人和别人的老婆跑了,只因为他也有两条腿。有的人会真动手杀人,有的不会,因个人心理因素及性情而异……还有,如果一个人有着极强烈的动机,通常他都会掩饰得很好,不让别人发现。他也许会掩饰个数十年只等有朝一日;或者赫然发现十年前的某些事实,在五分钟内突起杀机……所以你看,一件没有明显动机的案子可能比有动机的还要麻烦。”

  “从办案的角度看,想要除去‘何人得益’的想法十分困难。”

  “我敢说‘何人得益’的想法十分无稽,因为一个人死亡总会有许多人得益。”

  “无论如何,”马克汉坚持,“动机是犯罪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环境和当下状况跟某些人犯罪有密切的关系。”

  “又是无稽之谈,”万斯断言,“想想我们每天有多少机会杀掉自己讨厌的人:就在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我因社交礼仪之故在公寓里举办一场无聊透顶的晚宴,我承认自己用了极大的抑制力才没在饮料中下砒霜。你知道柏吉斯和我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人,如果我决心下毒手,我会像十五世纪意大利足智多谋的贵族一样制造机会……产生磨擦了,一个人可以制造机会或用伪造的不在场证明掩饰罪行。记不记得有一个案子,凶手在尚未动手前打电话报案说他怀疑被害人家中有事发生,然后在警察抵达前入内将被害人刺杀。”(作者注:我不知道万斯指的是哪一桩案子,但许多推理小说家都常用到这一招,最近的一部是G.K.切斯特顿的《布朗神父的无知》其中一篇《错误模式》。)“那么,什么才能证明案发当时,凶嫌确实在现场?”

  “你又被误导了,”万斯宣称,“一个不在场的真凶常会利用现场的无辜者来保护自己,聪明的罪犯能够在千里之外操纵案发现场,他狡猾到会安排不在场证明,案发后重返现场参与讨论。要制造一个不在场的借口,实在太容易了,反之亦然……但是人们永远无法掩饰自己的个性和特质。因此所有犯罪最后终会归咎于人类心理——完全是基于无法伪装的根本。”

  “照你这么说,干脆撤销百分之九十的警力,安装两部测谎仪就能破案了。”马克汉说。

  万斯沉思着抽了一会儿烟。

  “我看到报上那篇报导了,有意思的小玩意儿。受测者从那些陈腔滥调转移开去注意法兰克·凯恩博士的球面三角学,谁不会情绪紧张。一个无辜者身上被插上一堆不知名的管线、电流计、电磁体这些仪器,你再问一堆问题,他必然会因紧张而影响测试。”

  马克汉得意地微笑着。

  “你的意思是:有嫌疑的人接受测试就完全没有反应。”

  “噢,正好相反,”万斯语气平和,“指针一样会跳——但并不是因为他有罪。如果他很蠢,指针跳动的原因是他痛恨这种表面上看来好像第三流的虐待方法;如果他很聪明,指针跳动是因觉得执法者使用如此幼稚无聊的把戏而强抑笑声。”

  “你把我搞糊涂了,我们这些可怜的世俗之人一向相信:犯罪行为是脑细胞的缺陷所导致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