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欲与窗外风景试比高
作者:马 骉
悟时自度
长期跟永远纯真永远充满青春气息的学生一起在富有生命激情和滋养功能的语文园地里嬉戏,不知不觉间会患上“年龄健忘症”,产生岁月停居不流的错觉。等到有一天对镜自赏,会猛然发现眼角和额头上原有的稚气和认真已被世故和散淡所替代,那时的惊慌和失落不言而喻。想到最美好的二十三个年头竟已悄然溜走,我有好长一段时间缓不过气来。
毕竟已届不惑之年。二十三年的奋争、焦虑与疲惫,杂乱无序的事务性工作与繁复险恶的人际关系的多重侵蚀,都让原以为还饱满鲜灵的内心隆起了皱纹。灵魂深处不禁一阵战栗!而且可怕的是,每天要面对的学生和课本依然鲜活水灵,用疲惫起皱纹的声音和年轻的饱满的生命互动对话,无疑对双方都是一种不尊重和伤害,对追求完美的我和对事业来说也是一种亵渎。必须立即自救自疗,自养自调。
读书确实是熨平心灵皱褶、消除精神疲惫的最有效的秘方。杨绛的《我们仨》让人在平平淡淡中悟到高段位的人生智慧。小柳黑彻的《窗边的小豆豆》掀开了隐藏在教育者内心的“短小”,告诉我们,成功的教育者一定是儿童天性的发现者和捍卫者。杜威的《明日的教育》警示世人:教育的失败,都是忽视或者完全不懂得儿童的发展所致,教育不应将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要使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发展。
读书是上帝恩赐给读书人的一种享受,那种宁静致远的体味远不是宝马豪宅所能比的。尤其是秋雨绵绵的午后,一卷书、一杯清茶抑或一杯浓咖啡相伴,临窗而坐,沉浸于听雨、读书的梦境中,阅读经典,阅读自己,也阅读自然,悠哉游哉,还有什么不能放下。要不,邀一二知心同道煮茶听雨,神侃仙聊,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天人合一。这是一种境界,一种入梦入禅的境界。
是读书让我最终抱着理想离开了故土,努力扎根于异乡;是读书让我安心于异乡,努力营造自己的灵魂家园,躲避大都市的喧嚣和芜杂。当“平静生活从阅读开始,继续事业从阅读开始”日渐成为生命存在和发展的理念之后,我才体会到什么叫不可或缺,同时也体会到了什么叫心满意足。只有读书,才能使我源源不断地往生活中灌注一些新的内容,不断消除精神疲惫,让生命充盈起来,让浮躁的心境归于宁静,以至于让我的生活不知不觉也变得高尚起来,而这种高尚反过来又让我对自己当下的生活和事业充满感恩。欧洲人文主义作家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是把生命中寂寞的时光变成了精神财富。确实如此。
王蒙曾自诩是个“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这是一种大智慧,大觉悟。生活本就多坎坷,只有乐观与坦然才是跨越它的双脚。乐观而宁静的心态是一种大气的从容的深刻的感情和力量,是挽留年轻,救治消极的良药。面对这样的大家,深藏于灵魂暗处的小气和忧戚已无处躲藏。凭什么要忧戚人生、小气地哀哀怨怨?日子过得平平常常,甚至乏味无聊,乃是人生之常态。曾经多欲多望的我,现在特别追求自然随意而宠辱不惊,祈盼一种恬淡与平和的生活。如同读书,风吹哪页是哪页;如同散步,心到何处是何处。
我愿意静静地品味语文带来的甘苦,生活带来的甘苦,修身养性,澄心息虑,保持宁静安乐的精神世界,不负语文,不负生命。
上海市建平世纪中学 20013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