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解读美文 破译文道
作者:卞光武
美文是用来熏陶读者情操的,善学者却把它当做写作的教材。因为美文总是蕴涵一定的合理性,符合“美”的规律。学会用一双慧眼,看出其中的“闪光点”,悟出“文道”,这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只要他们能看得出美文中的合理因素,我们的学生就认识了它;再把这些合理的“玩意儿”抽取出来,消化吸收,融入我的血液中去,变为我的东西。学生作文中理性的成分多了,作文还会平庸吗?而美文中这些合理的“玩意儿”就是作文的门道、规律,即“文道”。一篇美文“文道”多多,我们可从不同角度解读并破译。
一、破译材料选取的文道
“想起什么就写什么”是平庸作文的病症之一。一是不知写什么人、事好,二是同一件事不知哪儿该写哪儿不该写。后者问题最大。
有一次学生军训刚结束,我们要求以军训为内容写一篇作文,结果许多学生就是“想起什么就写什么”。于是我们花气力修改了一篇习作《军训夜话》,作为“教材”发给了学生,要求他们认真阅读思考,回答“要我写,我写什么,他又写什么”的问题。这是让学生在解读美文时把自己写作时可能有的想法与作者的想法进行比照,以此来“破译”材料选取的文道。养成这样的习惯,学生作文行为的理性化程度就会逐步提高。
军训夜话
第一天,炎炎烈日早已西沉休息去了,可男生宿舍里……
“累疯了,我的天,从小到大头一回……”李新不管什么时候总是抢先开口。
“累累,就你累,别人不累?”王阳常常在你说完后,冲你来这么一句。
“我看我们的教官才真累,他陪我们站,陪我们晒,嗓子都喊哑了。”苏亮常常把漂亮的词汇奉献给别人。
“太阳当头照,谁眼不发花?大家都一样。”张鹏喜欢发表高见。
“大家都累,都是好样的……”唐晔又在调和了。
“夜深了,快睡!”宿舍管理员一声吼,只一会儿,呼声便此起彼伏了……
第五天,宿舍的灯刚灭,这些新生又亮开了喉咙,有些粗里粗气……
“喂,”还是李新先开口,“我的脖子火辣辣的,怎么这么疼?”他这回说的不是累。
“哎呀,脖子疼自己知道就行了。”王阳还是不冷不热的一句,“你不说还好,一说,我也疼了。”他抱怨李新,其实是自己诉苦。
“还是我妈说得对,”苏亮这回引以自豪的不是教官,“睡觉是最幸福的事。天啊,何止是幸福……”他显然沉醉在母亲说的那种甜美中。
“还有让人心疼的是晒黑了的皮肤,”张鹏又像是在发感慨,“不过黑了皮肤红了心,非洲黑人也会光彩照人!”他的嗓音有些颤。
“他黑了,你黑了,我也黑了……”唐晔这次与其说是不偏不倚,不如说是在吟咏一首诗。
“夜深了,快睡!”管理员又恼了……
最后一天,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同一群人。
爱先开口的又说话了:“明天就可以回家了……”他像是完成了一件事,轻描淡写。
爱刺激人的又苛求人了:“我以为你会很激动!”他不像是冷冷的,因为他笑了。
爱赞美人的又表扬人了:“李新看起来已经变得坚强了。”他把“坚强”这个美丽的词语送给了同伴。
爱发议论的又发议论了:“顶烈日,站军姿;冒酷暑,练队列,为什么?教官说得好,练就意志品质,培养纪律观念。这就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他似乎在作总结。
爱折中的又调和了:“你们说的都对,都对……”他们因为有了他,生活的色彩也就丰富了起来。
大家都想家了,就轻轻哼唱起《豆豆娃娃》……
今晚上,只有一个人不寻常:管理员。他那句吼了多少遍的话,直到最后也没能听到……
同学们感觉这篇作文闪光点很多,并对比了自己:从选取和截取材料方面看,我和他有许多不同。同是写新生入学的军训生活,我有可能正面写人叙事,写烈日下训练场上的站军姿啦,流汗啦等;而他选取军训场外,只写夜晚宿舍里几个男生睡觉前议论军训生活的片刻,侧面反映军训生活,取材角度哪个新?我有可能写军训全程,事无巨细一块写,从第一天写到最后一天,像流水账;他只截取军训八天中的三个生活片段,而且只写“夜话”,材料取舍哪个妙?我的交代常常面面俱到,所占篇幅大;他的交代每个片段只有开头一句话,哪个好?我可能只写一个人或二三个人的经历,同学呀,或教官呀;他竟写了一群人,而且个个有个性,人物安排哪个棒?我在描写时,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想写,可是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自己也糊涂;他的描写很集中,主要是简洁的对话,哪个美?《军训夜话》文道多多。
很多同学表示自己就是这样“想起什么就写什么”,与《军训夜话》舍去过程,截取瞬间,视角独特相比,实在汗颜。这种比较确是破译美文写作之道的好方式。
二、破译材料组织的文道
“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是平庸作文的病症之二。学生有时知道写什么,却不知道怎样写,就是不知道将材料进行包装、组合,编织为一个合理的整体。课堂上我们找来《“这女孩……”》一文,要学生思考,仍然要回答“要我写,我怎么写,他又怎么写”的问题,并在课堂上讨论。
“这女孩……”
“老师,这道题我怎么也算不出来,是不是题目错了?”
那次为了一道物理题,她跑了四趟办公室,最后老师被问得不知所措。她还不肯罢休,一手托腮,一手在纸上不停地划:“老师,您的思路我大体明白,可那样做太麻烦,您瞧我的……”
每当这个时候,老师总会摇摇头:“唉,这女孩……”
英语课,在黑板上答题,你总能看到她那矮小的身材:踮着脚,努力地向上够着被老师写得老高的题目。有时,为了上黑板,就在座位上大喊起来:“那道题是我的!”这是因为老师总是问“上黑板做题的怎么都是男生”这样一句话。而她总是不肯认输,甘愿在“男生堆”里打滚。
可是,她也有没把事情做好的时候。比如,班里换纯净水,她也要走近饮水机,想要举起她实在举不起的那桶纯净水。面对讥笑,满脸通红,可她扬起头,不屑地说:“我要是什么都能做,还要你们男生做什么?”
每当这个时候,男生们总会摇摇头:“唉,这女孩……”
在家里,她比大人更像大人。天要热了,她为家里的人翻出了一大堆衣服,然后不停地催促:“天热了,要多换换衣服。”
在家里,她总爱指手画脚:“别吃了,这菜都放了多少天了,吃了要生病的。”
在家里,她最讨厌屋里乱糟糟的,总是收拾这收拾那,还不住地嘀咕:“怎么这么乱!”每当这个时候,大人们总会摇摇头:“唉,这女孩……”
我就是这个女孩。我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和生活,这样活得真实,活得快乐。看那月亮,为什么这般可爱?因为它有圆有缺。它的缺才造就了与众不同,我爱月,更爱残月。
“唉,这女孩……”
全文约620字,这确是一篇好文章,可学生能悟出其中的文道吗?文中以三个生活片段写出了一个女生鲜明的个性,这一般同学能够看出来。但文章开头、结尾的方式及三个生活片段之间连贯的等等手段有许多学生未必能够解读。不能解读,也就不能破译文道。看了美文,一部分人也常常称好,但只是饱了眼福;他们也会眼馋,甚至眼红。但是因为眼界有限,眼力不足,对其中文道常常视而不见,因而虚得眼福,仍然“不识庐山真面目”。
经过大家的讨论和老师的启发,对《“这女孩……”》一文,学生们形成了以下的认识:
开头,开门见山,直接进入生活画面的描写,没有时间等等要素的繁琐交代,去头去尾,这样写经济简洁。有些学生似乎才开窍:原来开头就这么简单,自己却一直是乱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