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珍爱生命,崇奉自然”也是一种人道主义

作者:陈永祥




  
  三、如何欣赏庄子的哲理美
  
  和庄子哲学思想相比,人们对庄子哲理美的评价,是大体趋于同一的。人们之喜爱庄子,更多的是为他文章中的哲理美所折服。鲍鹏山先生说,在庄子的哲学美面前,人们往往会意识到自己心智的“渺小”而无所适从。这就给我们的语文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欣赏庄子的哲理美?
  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两点去理解。
  首先,庄子的哲理美是一种人格美。在战国中后期纵横策士盛行,实用主义甚嚣尘上的社会中,庄子不同于一般的“士”,不以干谒青紫、逐名得利为荣,他激烈批判现实,拒绝跟统治政权合作,而以百姓生命、苍生安危为念,表现出一种特立独行的处世原则。这在当时是一种了不起的选择。尤其是庄子当时处于极度贫困之中,“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列御寇》),“往贷粟于监河侯”(《外物》),是他生活景况的真实记录。庄子为他所追求的绝对精神自由,付出了难以想像的现实生活代价。庄子的哲理以“出世”为表征,以“入世”为本质,跟他的人格一样,永远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人道主义的芬芳。
  其次,庄子的哲理美是一种形象思维美。在庄子文章中,他常常用形象思维的手法来表现玄妙的抽象的哲理思维。主要形式有三种:
  一是用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的铺陈来代替哲学观点阐述。鲁迅先生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比如《逍遥游》中,一连铺陈了五个寓言故事。特别是虚构了鲲鹏展翅、飞越南海这一极其非凡的壮观景象,来阐述“无待而遨游于无穷”的哲理。又如《秋水》虚构了河伯与海神的对话。《徐无鬼》中虚构了匠石运斤成风的寓言故事。这些神话寓言带领人们上天入地,穷极四海,给人们以无数新奇的想像,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观,并使人们从中领会出他的哲学深意。
  二是运用援譬设喻的象征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哲理论述。在说理中大量运用比喻,固然是先秦诸子所共有的写作手法,但庄子的比喻却更具有精辟、巧妙和多样性的特点。他能轻而易举地将抽象枯燥的哲理化为许多五彩缤纷的可视可感的喻体,让人一看就明白。比如《养生主》中用“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来比喻养生的道理,使人们很容易地从庖丁熟练而精彩的解牛过程中,理解到顺乎自然、趋利避害的养生之理。又如《秋水》中,作者用“井蛙不可与语海者,拘于墟也;夏虫不可与语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与语道者,束于教也”一连串的比喻,说明只有具备自知之明的人,才能理解天地无穷的大道理。
  三是经常运用景物描写和比照来揭示抽象的哲理。庄子散文中经常出现一些蔚为壮观的景象描写,比如《逍遥游》中运用对鲲鹏展翅、击水腾空、飞越南海时的壮观景象的描写,来揭示“万物有待”的抽象哲理;《秋水》中描写黄河涨水的宽阔,并和北海浩荡无边的场景对照,来说明“天地万物,不可穷尽”的抽象道理:都是这一特点的体现。这些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庄子哲理文章的浪漫主义色彩,从而使之具有了妙不可言的文学魅力。
  《庄子》,不仅是一部充满人道主义的哲学著作,也是一部魅力四射、美不胜收的文学名著。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