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论口语教学的“交际性”
作者:王 漫
2.耐心专注倾听,注意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理解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观点,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交流过程中,根据需要调整表达内容和方式,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具体、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
8.讨论问题,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以上8条中,1、2、5条体现了“交际能力”;其他各条则均属于“成段表达能力”,即独白口语的能力。
口语教学,不应局限于狭义的对话式的“交际口语”,而是更需注重独白式成段语言的表达。这是因为:
第一,学校的母语教学,应该超越日常语言的层次,通过“取法乎上”来提高学生的言语水平。因此,口语教学中的“口语”,不应跌到家常俚语的水准,而应该用精粹的书面语来增强口语的魅力和表现力。而狭义的“交际口语”,除了高层次的谈判、辩论和主持,一般都是日常言语,如果口语教学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初级交际口语上,会有碍学生语言水平的提升(这一点,我们在上文已有论述)。
第二,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拥有了作为基本语言能力的口语能力,至于交际水平的高低,更多地决定于性格、修养、知识、趣味等人文因素。孤僻自闭的学生不会“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意见”,也很难“有表达的自信心”;修养欠佳的学生“与人交流”时不善于“尊重、理解对方”;知识面和趣味狭窄,更影响交际的参与度和言语质量。很显然,“交际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对其培养,绝不是“口语教学”这一板块所能独立承担的,阅读、写作,沉思、感受,修身养性、事上磨练,都是必要的环节。换言之,交际能力的形成有很强的“半自然性”、“不可控性”。与之相比,独白式成段话语表达的训练,却可能更为实在和见效。(例如,认真准备一次演讲对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是多少次随机松散的对话交谈都无法企及的。)理性告诉我们,课程目标的设定,不仅取决于应该培养学生什么素质,还要考虑哪些素质是可教的,哪些是不可教的、或很难见效的。见效快,好操作,当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此意义上,我们认为,独白式口语比对话式口语更适合作为口语教学的直接目标。
第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独白式口语训练应该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如果说,在小学中低年级,通过创设一些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在拟真环境中学习交际言语(如表演一个生活场景中的对话),还有一定的趣味和收效,那么这种模拟形式到了高年级会日益无效,因为随着学生阅历的丰富,他们所要应对的交际情境将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在课堂上复现;还像小学低年级那样模拟交际场景,会让他们觉得虚假而无聊。
第四,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学生口语水平的低下,到底低在哪里?是低在交际策略的茫然,还是表达能力本身?事实上,即使在高度强调“交际”因素的外语教学中,也有人指出,学生口语中最明显的问题,仍然在于发音、词汇和语法,而不是文化和交际方面的障碍。在母语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低下,首先是因为词汇贫乏、思想单薄,以及对有声语言进行快速编码和传码能力的欠缺,而这并不是单纯的“交际”问题。因此,我们不应该把教学的焦点完全放在狭义的对话式“交际”上。不少大学专门为学生开设“演讲课”、“朗诵课”,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不能不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失职。大学课堂上组织的讨论活动,学生发言水平每每不尽人意(不是不会交际,而是不善表达)。老师们无奈感叹:他们从来没有受过这种训练,又如何具备表达的能力?这从反面说明,成段独白口语能力的训练,是多么迫切!
把思路从口语教学稍稍延伸开来,对于“以交际能力作为语文教学核心目标”的提法,笔者更是存疑。“交际”二字,可以代表语文教学的全部内涵吗?我们知道,语言本身具有多种功能,如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所归纳,至少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这三种元功能,至于儿童语言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模式,更有七种之多。那么,语言教学又怎能仅顾“交际”不及其余?更何况,语文课程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审美情趣、文学素养、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等方面的目标,岂能用“交际能力”一言以蔽之?③
①参见刘晓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载:《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华语教育出版社,2001。
②为了简便起见,这里对口语种类的举例比较粗略,所列举的一些口语形式,如果细分可以归属到不同种类中。例如“主持”,如果需要较多的随机应变,则属于“交际口语”,如果只是“报幕员”性质的主持,则是独白式口语;人物访谈类节目的主持,通常是交际口语,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主持则多是独白式口语。又如“演讲”,既可以是实用语体,也可能是艺术很强的艺术口语,二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此外,艺术性强的言语,也不限于“书面语体”,保留纯粹口语语体风格的口头语言,也可以成为语言艺术。
③如有人主张建构一个崭新的言语教学知识体系,新的体系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标,语文教材中各类文章的挑选和组排“均应以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为统率”。——见雷良启、余应源:《吸收当代语言学的适用理论建构,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言语知识体系》,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10087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