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综合性学习”拒绝去语文化

作者:史绍典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的学习组成,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语文的学科性质往往被淡化,那么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呢?
  (湖北一教师)
  
  “综合性学习”拒绝去语文化,这是针对“综合性学习”实施中出现的“非语文”与“泛语文”倾向提出的。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定义”综合性学习
  
  关于“综合性学习”,课程标准有这样一些描述: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解读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论述,首先要关注和重视“语文、学习、综合性”这几个关键词。
  语文,“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属于语文学科的一种学习,它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四大板块”,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这是体现“综合性学习”学科性质的关键。任何“非语文”与“泛语文”的倾向,都背离了这一点。从课程的基本理念来讲,“综合性学习”在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从学习方式的改进来讲,“综合性学习”在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从课程设计的思路来讲,“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从课程实施的方略来讲,“综合性学习”在于融通与语文学习相关的多方面的联系。总的来说,“综合性学习”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指归的。
  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所指向的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 我赞同我国学者庞维国的观点。即,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这样的学习就是自主的。“自主学习”还可以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之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的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还要强调的是,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不仅个体学习的组织形式是必不可少的,接受学习也是必要的。
  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表现在:
  1.目标综合,即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综合;
  2.内容综合,即语文知识、听说读写、以及语文和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的综合;
  3.实施综合,即课内与课外、书本与实践、个体与团队的综合;
  4.评价综合,即学校、社会、家庭评价、师生评价,自评、他评与互评的综合。
  
  “综合性学习”案例剖析
  
  用上面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来分析下述案例。
  【案例1】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方案一:围绕话题,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活动方式,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自行呈现学习收获:
  有的小组召开主题诗歌朗诵会,
  有的排演风流人物大聚会的课本剧,
  有的展开“时势与英雄”的辩论,
  有的在同学中开展“中学生心目中的风流人物排行榜”主题调查,……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它是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而不是历史学科的、或者政治学科的、或者班团队活动的“学习”?千古风流人物,以其具有的历史的、政治的、社会的等等价值和意义,不是同样可以放在相关的学科中来开展活动?那么,体现“语文”属性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呢?换句话说,怎样体现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综合呢?就在“话说”上!“话说”,是一种讲述,是以“说话人”的口吻来叙述故事,比如“话说长江”。因此,它应该是具有语文味的、故事性的、人文色彩的、诗意的叙事,也就是要把“千古风流人物”放在一种故事的状态里进行演绎。这就有别于“历史”说、“政治”说、或者“班团队活动”说了。
  我们来分析上面的课例:
  “有的召开主题诗歌朗诵会”,诗歌朗诵不是“话说”,因为它不是在“讲述”。
  “有的排演风流人物大聚会的课本剧”,课本剧也不是“话说”,而是“戏说”。
  “有的展开‘时势与英雄’的辩论”,辩论同样不是“话说”,“话说”要求心平气和、委婉亲切,“辩论”则言辞犀利、慷慨急促了。而且这里还混淆了“风流人物”与“英雄”的概念(人物、风流人物、英雄,不是等同的。比如,“西安宝马案”中的刘亮,是个“人物”,但不是“风流人物”;秦皇、汉武,是“风流人物”,但不是“英雄”;董存瑞、王进喜是“英雄”,但不是“风流人物”……即令毛泽东所说“风流人物”,也是要文治武功、风雅洒脱、英俊杰出。并且,我们这个民族,“英雄”还有性别,即男性,说“英雄气短”“英雄难过美人关”即是;谈到女性,则只能是“女中豪杰”“女英雄”“巾帼英雄”;而且,还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时候……),“时势与英雄”,涉及“英雄史观”,则偏重于“政治说”的范畴了。
  “有的在同学中开展‘中学生心目中的风流人物排行榜’主题调查”,更不是“话说”,因为它的落脚点在“调查”。
  这里,必须强调保持两个一致性,即“综合性学习”教育目标与语文课程教育目标的一致性,“综合性学习”教育目标与“综合性学习”教育内容的一致性。而上述四个“有的”,都背离了作为语文的“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与两个一致性相对立。看来,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误区,以为只要是“活动”就是“综合”,只要是“小组”就是“合作”,只要是冠以“综合性学习”之名就是“语文”了!
  而“自主……”“自由……”“自行……”的三主,似乎有了“自主学习”的体认,但如果“自主”的要求不明确,就极有可能流于放任。
  
  方案二
  在一节课的时间内,从风流人物在生活中的痕迹入手,通过形象篇、故事篇、真情篇、反思篇等环节:
  提炼风流人物精神特征;
  概述风流人物传世事迹;
  走进风流人物情感世界;
  评点风流人物历史局限。
  这还有了一点“话说”的味道。但怎样“从风流人物在生活中的痕迹入手”,又较好地展现“千古”背景,还要推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