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课例一:先让他读懂再说
作者:李利琴
这节课,我以下面4首诗为教材:1.虞世南《咏蝉》;2.韦应物《闻雁》;3.岑参《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4.杜牧《赤壁》。教学过程简述如下:
一、品读意象见真情
投影:虞世南《咏蝉》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帽带结好后挂在颔下的部分,蝉的嘴像挂在颔下的帽带。
沈德潜评:“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卷四)
先让学生自由品读,以沈德潜评语作提示,看学生能否从理解意象入手来读懂这首诗。
片刻,学生发言。
生1: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蝉传达只有地位高才能名声远的思想。
生2:我原来也是这样理解的,但沈德潜评“独尊其品格”,使我茅塞顿开,“居高”的“高”的含义在前两句中以“清露”与“疏桐”作了暗示清露和疏桐都象征高洁,所以是“尊其品格”。看来“高”不光指地位高,更指品格高,品格不高,地位再高也不行,品格高而且地位高,他的名声才会远。
(生鼓掌)
师:像第二位同学这样读诗就到位了,第一位同学没能把握诗中的意象,所以没读懂。那谁能把刚才读诗的方法总结一下?
生1:(抢先)诗歌往往通过意象立意。主旨不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意象透露出来,联系语境理解意象,才可读出诗中的真情。
师:看来广泛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读诗要做有心人,把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分类及大致含义做一下归纳,这样读懂诗就会容易多了。
二、依“法”方能读得轻松
投影:韦应物《闻雁》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师:回忆一下,这首诗在写法上和我们学过的哪首词相似。
生3:似乎是柳永的《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但写法说不清了。
生4:我记得是“点染”。先点出“去去”,然后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来渲染,想像离别后的孤寂凄凉。
生5:还有“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点出“伤离别”,然后是两重渲染,一重是“冷落清秋节”,另一重是“杨柳岸,晓风残月”。
师:谈谈“点染”修辞吧。
生6:“点”为主,一般为诗眼;“染”为次,是渲染诗眼的。
师:好!那读懂这首诗容易吧。
生7:先点出“归思”,然后用“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渲染,全诗表达了归思之情。
师:看来谙熟诗词技法和修辞,可以帮助我们成为诗词的知音。问卷中有一半以上同学想全面了解这些知识,这不妨作为我们“诗家语探究”的重要课题。
三、不能用读散文的方法读诗词
投影:岑参《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种时。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期。东溪忆汝处,闲卧对鸬鹚。”
为了帮助学生解读,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师:信是杜陵叟写的吗?
(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师:读诗勿躁!用读散文的方法读诗是大忌!诗极精练,散文里许多要说的话在诗里都省略了,叙述呈跳跃性。请再认真读一下。
(一会儿,有生发言)
生8:“昨日山有信”,“遥传杜陵叟”,从字面看,是信中传杜陵叟的话。
生9:从题目可知“我”要回到“高冠潭口”,写信人定住在此地。后面一句“东溪忆汝处”说明“忆汝”的人在“东溪”,不是写信人,应与“怪我还山迟”为同一人,就是杜陵叟。从“只今耕种时”一句看,写信的可能是“我”的家人。
师:不错!那后两联写了什么内容,全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生10:后两联写杜陵叟的日常生活。
生11:我不同意。是写因“我”不在,杜陵叟只好独自喝酒,也不到高冠潭的树林里下棋,在东溪对着鸬鹚发呆、无聊,盼“我”还山。
师:纠正得好!最后两联形象描写中蕴含的情感要正确把握。其实把握整首诗表达情感的含蓄性是更重要的。试问,家人写信就是为了“遥传杜陵叟”吗?
(有生悟)
生12:信写得很委婉。隔得很远的杜陵叟尚且想“我”,家人对“我”的情意自然在不言中。
师:其实这首诗表达的情感很普通,其魅力在于叙述的跳跃性和表达的含蓄性给读者带来无限的想像空间和无穷的回味余地。可以说,诗是茶,是酒。动手改写散文,再来比较一下诗和散文的不同。
(生改写、评读、交流)
四、不能用读史的眼光读诗词
投影:杜牧之《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彦周诗话》评: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
措大:士人。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彦周诮杜牧之《赤壁》诗,社稷存亡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是措大不识好恶。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彦周未免错会。
师:对上面这首诗,彦周和何文焕分别持什么观点?
生13:杜牧的诗说,若东风不帮周郎,就会给曹操打败而国破家亡,这样二乔不保。彦周认为这次战争有关国家存亡,百姓遭际,杜牧却只字不提,只怕捉了二乔,可见不识轻重好歹。何文焕不同意他的看法,认为诗人写诗微而婉,不同于史论的直率,杜牧的正意是以二乔被掳说明周瑜的国破家亡。
师:讨论一下,哪种观点正确。
(讨论后达成一致:何文焕的观点正确)
师:不能用读史的眼光读诗。诗家语言近旨远,微言大义。知道了这些,就不会犯彦周的错误了。请搜集有关史论的诗词扩展阅读,加深体会。
课后,指导学生对问卷分析归类,归纳出以下几点:1.诗词常见意象归类及大致含义归纳。2.诗词中的关键语句把握不准。3.品味不出精妙诗句的妙处。4.想较全面了解诗词常见技巧与修辞。5.难以正确把握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情感。6.诗词在思维方式上有何规律。7.如何作诗词鉴赏。8.全面了解诗家语的特点。
学生选择其中感兴趣的一二点作为探究课题,并与选题一致的同学组成小组,据课题可能涉及的范围查找收集资料(老师提供了资料索引),分工协作,形成结果,写成书面报告验收并交流。
【教学反思】
1.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式学习,这是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师指导得法,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意识,这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前提。综合指导课就是让学生进入愤悱状态,从而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欲望。
2.综合指导课是为了促进学习的融会贯通,一般无现成教材可用。教师如何确定教材?首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以问卷调查等形式发现问题,以便使教学有的放矢;其次,这种课型是以知识和能力立意的,追求以点概面、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力求教材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做到典型性、科学性、实用性的统一。
3.综合指导课既是教学目的,也是学习过程。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思维,训练读写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并让他们学到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作必要的点拨。
4.综合指导课好比是浓缩了整个大海的一滴水,要想探索整个大海,还必须靠学生自己。课后要趁热打铁,就专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
河北怀安县职教中心 07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