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一枝一叶一世界 今年花胜去年红

作者:胡家曙




  高考的面纱刚一撩开,人们最关注的就是作文题。如果说2004年高考是分省命题的一次尝试,各地命题的共性还大于个性,那么2005年的自主命题不仅省份更多,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离全国一统的局面更是渐行渐远。多元化的形式、多样化的要求,标志着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结束。所以,从作文命题的整体特点看,2005年的题目可以借用其中两个作文题概括:一枝一叶一世界,今年花胜去年红。
  
  一、关注2005年作文命题的新信息
  
  1.形式纷呈,预示高考作文新方向。
  自1999年首考话题作文后,高考作文一直是话题作文的天下,而2005年的命题已开始从这一模式下解套,在全部16个作文题中,采用话题作文形式命题的只有7个(包括3个全国卷题目),而命题作文占有4席,供材料作文3个,材料加命题作文1个,图画型作文题1个。在这些题目中,有一个整体性的倾向,就是话题作文命题为了防止宿构相对地更注意限制性,而其他题型为了减小束缚相对地有更开阔的内容空间。可见,今后一段时间内,高考作文命题一定是话题作文与多种非话题作文共存的局面,且各种形式的作文命题都会追求限制和开放的最佳结合。
  
  2.要求多样,体现高考作文新追求。
  体裁要求的具体化、多样化,是2005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最大亮点。话题作文可以文体不限,但如果全部这样显然就走入一个误区。一方面,“话题”二字,本来是从内容方面着眼的,并不一定就必然不限文体;另一方面,无例外的文体不限,必然导致有人回避本应掌握的文体写作。所以,2005年的作文命题是对作文文体要求的一次校正,从各地作文题看,考纲要求的“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完全得到落实,不同地区的作文题,有的明确要求写议论文(如北京卷),有的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如湖南卷),有的要求写说明文(如重庆卷),加之试卷中语言表达部分对应用文的考查(如全国卷Ⅱ中要求写请柬等),2005年的作文命题可以看作是关于文体要求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3.内容客观,标志高考作文新关注。
  前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内容更关注的是德行、认知和情意,也就是说,更多的是关注主观范畴的东西,而2005年的作文题从总体上看,基本上转向了由主观向客观生活的关注和解读,在16个作文题中,明显反映客观内容的有12个,其他4个作文题也是属于客观与主观结合的范畴,这一点,从下面的具体分析中可以看得更为真切。
  
  二、题目分析与写作思路点拨
  
  1.全国篇:关系话题的重奏
  同样是关系型话题,今年的三个题目和以前的命题有所不同。在内容上,去年的几个题目主要是对情商的共同关注,而今年的三个题目则建立在对客观事实关注的基础上。在话题的引出方式上,今年的题目又回到以前的故事性材料中,这比去年的多角度提醒式材料更加科学,可以使考生在话题基础上自由设定思考方向,从而体现考生思想的高下之别。从题意呈现的语词看,相对于其他试卷,全国卷的题目更加明白,几乎没有什么弯子,便于考生快速领会,这一点,非常值得有些省份命题者借鉴。
  ——全国卷I作文题(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海南等用)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就是微观和宏观、现象与本质、偶然和必然的结合。由于话题本身是宽泛的,文章内容就不能架空分析,必须依附具体事实展开。这样,题目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还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文风。
  文章内容的构建,大体可以有三种性质:①描述判断式,某某事情是出人意料的,又是情理之中的;②说理概括式,某些出人意料的事,为什么又是情理之中的;③推论提醒式,利用情理的内在规律,减少不利的意外,创造更多的奇迹。此题的阅卷评分细则规定:“如能针对情、理内含并作合理的、更深层次的表现和阐述的,则视为切题;若仅针对‘意料之外’的现象简单说出其在‘情理之中’的,视为基本符合题意”。可见,不管哪一种情况,“情理之中”的内涵都是表达重点。
  ——全国卷Ⅱ作文题(黑龙江、吉林、广西、新疆等用)
  相对而言,“位置与价值”的关系较为抽象,所以,题目设计的童话式故事贴切地揭示了话题的内涵,有利于学生形象地接近话题,准确地走进话题。这个话题,可以针对物,也可以针对人,还可以针对组织、群体和国家,尤其对于正在定位自己的青年学生而言,既是对眼前的提醒,也是对人生的诱导。
  “位置与价值”主要表现为一种依存关系,有什么样的位置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或者说要什么样的价值就要找到什么样的位置。建立在这种框架上,我们还可以作相关的、相反的思考。比如有了好位置就会有好价值吗?怎样在一定的位置上发挥更大价值?为了体现价值怎样寻找合适的位置?等等。对概念的理解也是构思的重要前提,“位置”,可以是一种空间、一种时间、一种角色、一种地位;而“价值”也是相对意义上的价值,表述时也需要加以界定。
  ——全国卷Ⅲ作文题(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用)
  在众多考题中,“铭记和忘记”搬用了一个不少资料中现成的题目,因此受到特别的注意。应该说,在作文命题空间极大的条件下,这种命题方式令人费解,因为这不仅会造成参考学生之间的不公平,而且会唤起大多数人已经淡化了的猜题压题意识。
  这个话题关乎生活的态度,话题的内涵很明白:有的东西需要铭记,有的东西需要忘记。只要同时抓住这两点,作文就不容易走题。因为主题明确,所以,以描述方式构思的作文一般是不容易取胜的,除非有非常独特的题材支持;理想的作文内容应以“为什么”的纵深挖掘见长。在中日关系、国共关系同时成为这一时期热点的时候,作文取材如果能从此着眼,可能容易引起阅卷者的共鸣。
  2.都市篇:繁华中的冷静审视
  把四个直辖市的作文命题放在一起,可以明显地发现,它们之间迥异的形式,反映了现代都市的开活和灵动;而透过不同形式看到的题目内容,又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共通点:都是在繁华中引导沉淀,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冷静反思。
  从形式上看,北京题是命题议论文,有简单提示;上海题只提供材料没有题目;天津题直接命题且没有提示;重庆题把题目和写作走向和盘托出。从内容上看,北京题审视的是生活,上海题审视的是文化,天津题审视的是历史,重庆题审视的是人物。
  ——北京卷作文题
  在“体裁不限”积重难返的情况下,北京卷作文题的显著贡献在于明确要求写议论文,这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勇气,更是作为首都卷题目体现出来的责任和大气。一个“安”字,底脉与形式、与政治相连,而表面又恬静无痕。虽然是命题作文,但在话题作文大背景的笼罩下,命题者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写作空间,考生会很容易找到切入点。
  构思首先要从义项选择开始,可以从题目提示中选择一个,也可以另选一个义项,选择关键要看自己有的特色储备。说“安”重在说,可以说“安”的好处、“安”的坏处、“安”的形成、对待“安”的态度。作为议论文,要体现文体特点,文章在摆事实讲道理中应该有清晰的说理脉络。
  ——上海卷作文题
  从“面对大海”到“忙”,再到今年的审视文化,上海的作文命题逐渐由虚变实,越来越和生活实际靠拢。选择文化生活作为关注对象,是诸多作文题中最合情合理的选择之一。题目先展示三个镜头,把学生从考场引入文化生活的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思路的打开。在新浪网的问讯调查中,上海题被认为是最适合发挥的题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