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亮点”及思考

作者:曹保顺




  1.〔试题〕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全国卷Ⅰ)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关键词:〔〕 〔〕 〔〕 〔〕
  〔答案〕古籍 修复 人才 不足(短缺)
  〔亮点〕不是像以往那样考查对材料内容进行压缩,也不是像以往那样考查对材料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而是要求提取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思考〕从材料中筛选主要信息,是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题型,但从得分情况来看并不理想。因此以后在解答此类题型时,需要我们在准确理解文章或材料内涵的基础上,研究材料的性质和类别,明确信息点的属性,正确区分什么是主要信息,什么是次要信息,据此进行整合、概括、归纳,然后用适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2.〔试题〕王孝椿准备6月16日在阳光饭店为爸爸过70岁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妙山夫妇那天中午12点来一起吃饭。请以王孝椿的名义给刘妙山夫妇写一份请柬。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措词文雅。(不超过40个字)(5分)(全国卷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孝椿恭请
  六月七日
  
  〔答案〕称呼得体(如称“刘伯父伯母”等),表述简明(如写明具体时间、地点、邀请缘由等),措辞文雅(如使用“家父”“寿辰”“恭请”“光临”等)。
  〔亮点〕本题以“写一份请柬”的形式,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措词文雅”。
  〔思考〕请柬是当今社会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应用文体,它涉及语言是否简明、连贯、得体等多个知识点。从本题的考查来看,语言的实际运用越来越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正如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在掌握有关知识的前提下,要理论联系实际,有意识地运用于生活实践。
  3.〔试题〕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6分)(全国卷Ⅱ)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_______________您了”。
  (2)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_______________”。
  (3)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说“您老人家_______________”。
  〔答案〕拜托包涵高寿
  〔亮点〕本题知识点的考查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语文能力。
  〔思考〕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因此要注意做生活的有心人。像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如一些常见的谦辞有“家”(如家父、家母,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母)、“舍”(如舍弟、舍妹,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弟妹)、“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一些常见的敬辞有“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令”(如令堂,称别人的父亲)、“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等等。只要弄清了这些词语的含义,掌握了生活中的礼貌用语,高考中这类试题就会迎刃而解。
  4.〔试题〕毕业前夕,班里举行一次以“友谊”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6分)(全国卷Ⅲ)
  〔答案〕(参考)(1)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2)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3)高山流水,弦断知音去;神州大地,友谊真情在。(4)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会永远记得。
  〔亮点〕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不是单纯地给出上联或下联,然后再对出下一句,而是给出一个主题“友谊”,并明确字数、结构要求,使考生可以各显其能。
  〔思考〕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寓意深刻,构思巧妙,形式多样,应用广泛。对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用作考题,既能考查语言形式的运用,又能发挥考生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但对于现在的考生来讲,对对联知识了解得不是太多,因此应有意识地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加强有关训练。
  5.〔试题〕“五四”青年节,希望中学邀请校友高明同学回母校演讲。根据以下材料,请你以学生主持人的身份把他介绍给同学们。(不超过80字)(5分)(福建卷)
  材料:高明,男,1985年5月1日出生于干部家庭。父亲,46岁,中共党员,大学毕业,机关工作人员。母亲,45岁,大专毕业,小学教师。高明2004年毕业于希望中学,现为福建大学外语学院一年级学生。身高175厘米,圆脸,小眼。从小喜欢文学,爱好书法、体育等。小学时获得校“优秀班干部”称号和“故事大王”比赛一等奖,初中时获得县硬笔书法比赛二等奖,高二时获得市演讲比赛一等奖,大学时获得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为了这次回校演讲,他阅读了《演讲与口才》《大众幽默》等刊物,写了一大本读书笔记,精心准备了演讲稿《放飞青春》。
  〔答案〕示例:高明同学是我校2004届校友,现在是福建大学学生。他爱好广泛,曾荣获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做《放飞青春》的演讲。
  〔亮点〕通过学生主持人的身份考查书面语言向口头语言变换的能力,并且考查口语表达的连贯、得体。
  〔思考〕本题体现了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考查要向生活化、口语化方向发展的趋向。在语言实际运用中,要弄清口语句式和书面句式的区别,同时还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根据目的差异调整语言,二是根据对象差异调整语言,三是根据场合差异调整语言,四是根据表达方式调整语言。
  6〔试题〕仔细观察下边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4分)(湖北卷)
  
  (1)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2分)
  (2)为漫画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注意:不能以“无题”为题。(2分)
  〔答案〕⑴大树以自己的高大荫庇小树,反而妨碍了小树的生长。作者借此讽喻了当今社会种种因过度呵护溺爱而导致的弊端。⑵(参考)大树底下难成“才”。
  〔亮点〕将漫画与文字结合起来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既考查对漫画内涵的理解,还要为漫画拟定一个标题。
  〔思考〕做这种类型的题,首先要细细品味漫画的内容。在这幅漫画中,一棵大树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树干粗壮,枝叶茂盛。而两棵小树则分居大树两侧,其中左侧一棵十分弱小,右侧一棵虽略微大些但却长得歪斜。进而联系社会现实,可知作者借此讽喻了当今社会中因过度呵护溺爱而导致的弊端。这类题并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和强烈的语气,只要求平平常常、朴朴实实地把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7.〔试题〕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湖北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