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课例二:讲述故事 探究笔法

作者:徐雪莉




  通过《道士塔》这一篇文章,我们粗粗地领略了秋雨笔法,是否真的领略,我们来检验一下。下面请看几段文字,让我们来鉴别一下它们是不是余秋雨的散文:(幻灯片播放语段1)
  1.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生16:这一段应该是余秋雨的文字。因为对王维这个历史人物的描写也是想像虚构的,很有现场感。
  师:对了,这是选自余秋雨《文化苦旅·阳关雪》的一段文字。
  (幻灯片播放语段2)
  2.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
  生17:这一段应该不是余秋雨的文字,因为它的语言不是余秋雨独特的诗化语言,而是比较朴实的。
  师:感觉非常准确,这是朱自清的《冬天》里的一段。
  (幻灯片播放语段3)
  3.骄人的富裕培养了你(注:瑞士)的自负,百年的成功鼓励了你的保守,长久的安宁增加了你的琐碎,太多的福利吞食了你的追求,缺少文化积淀和精神主轴,你的美丽中埋藏着太多的隐忧。
  生18:这一段一定是的。因为既是诗化的语言,又是通过直接对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对秋雨笔法很敏感,这确实是余秋雨的文字,选自他的《行者无疆·另一种贫富》。
  (幻灯片播放语段4)
  4他(注:都江堰的建造者李冰)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他开始叫人绘制水系图谱。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数据、登月线路遥相呼应。
  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生19:这一段肯定是的。因为它对人物的描写很形象很有现场感,更主要的特征是它属于典型的叙议结合的链环结构。
  师:对啊,这是余秋雨《文化苦旅·都江堰》中的一段。
  今天,我们匆匆地结识了余秋雨,他的大文化散文只是翻开了第一页,读得更多才能更深地体会秋雨笔法。《道士塔》是《文化苦旅》的第一篇,余秋雨带着他那对历史的沉重的感怀,对文化的苦涩的回味,走过祖国的山山水水,这一路的苦旅结成的集子就是《文化苦旅》;1992年他闲居在香港沙田的一个山坡上,带着对中国历史的思考,整理了旅行中的笔记,于是又有了《山居笔记》;作者说“自己一生是来寻找河流的”,他以“霜冷长河的图景为背景,来谈谈人生”,这就是《霜冷长河》;千年之交他又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走过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十个国家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坚持写下日记,就又出版了《千年一叹》;后来他又踏上了欧洲的土地,去寻找欧洲文明、解读欧洲文明,这便是2001年出版的《行者无疆》;就在今年,余秋雨又出版了《借我一生》,他以平实、真实的记忆来组成这部文学作品,其中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这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他说从此将退隐文坛。(幻灯片同时播放这几本书的封面图片)
  现在有许多青年作家学习他模仿他,也有许多高中生学习这种写法,并且在高考中作文拿了很高的分。例如:2004年重庆的一篇满分作文《独上高楼》(发讲义。文见附录),就是用了秋雨笔法,请同学们课后仔细品味它的语言。希望大家今后能多读秋雨散文,有兴趣的还可以尝试用秋雨笔法进行写作。下课。
  
  【附文】
  独上高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与古人直接对话的抒情评价)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想像、虚构,如在现场)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苏东坡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与古人直接对话的抒情评价)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想像、虚构,如在现场)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三、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与古人直接对话的抒情评价)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想像、虚构,如在现场)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开篇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若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浙江湖州中学 313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