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以辩证分析写透议论过程
作者:何贤寿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然而,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跪”……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无疑就是对过去的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着,纪念活动也不例外。这篇作文提出观点之后,就进入例析:60年前,希特勒所发动的疯狂战争;60年来,德国人“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文章用了发展的观点来审视德国反思性的纪念,纪念活动也是发展着的。日本重视纪念,但日本的纪念是与“发展”相悖的,是“倒行逆施”的纪念,是“脱离理性制约”的纪念,“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作者然后论述到我国的抗议与纪念活动,指出“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应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如果是静止地看待“纪念”,作者就不可能对“纪念”在发展的层面作理性分析,也不可能想到正确对待“纪念”的方法。文章议论过程中正反分析,中外结合,运用发展的观点论析了怎样才是合理的纪念,“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把纪念的问题放到国际环境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素质的高度上来分析,这实际上是审视了“纪念”这一活动的整个发展过程,它必将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位考生善于运用发展的观念,对“纪念”进行理性分析。所以,这篇作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体现出作者密切关注社会和关注世界的发展理念,整个议论过程是深刻透彻的。
其实,这篇作文还运用了全面的观点来看问题,德国人能从和平大局出发,反思60年前那场战争的错误,“展示了理性力量”;而日本人只从狭隘的大和民族出发,没有从世界各国人民的和平愿望出发,于是出现“非理性的纪念”;对比了德日的截然不同的“纪念”,我国人民应该怎样来“纪念”?应该用全面的观点来看待,着眼和平发展这个大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达到最理性的、最深刻的“祭奠”。由于运用了发展的和全面的哲学观点来分析问题,全文的议论过程非常透彻,说理令人信服。
当然,用相关辩证观点完成议论过程,并不是在议论过程中直接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来进行分析,那样分析或许也可以,但毕竟有做哲学题目之嫌。所以,笔者强调的是,在议论过程应用辩证的思维或观念,于无形中体现辩证的思想,而且也不必严丝合缝式地引用辩证原则,那样的话,议论过程太过于理性了,因为作文毕竟还有一些非理性的成分,比如情感的、语言的,尽管这些成分与理性并不矛盾,但是太过于理性化,板着一个脸孔,用冷冰冰的语言来说教,就不一定能让人接受。鉴于这样的缘故,在前面的举例中,没有举那些直接运用辩证的原理来进行分析的范文,而且选了一些表象上看不出有辩证分析而实质上是体现了辩证思想的例文来进行说明,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深刻与透彻,这就是无招胜有招。
浙江临安市昌化中学 31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