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简析
作者:张祥云
一、“语言积累”——厚积薄发
1.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重视古诗文积累的检测。从各地试题来看,基础知识部分的字、词、句内容都普遍重视,分值都在15分左右,知识点都出自中学语文课本,难度不大。古诗文分值一般都在10分左右,内容都取自于初中语文课本,一般是名家名篇。只要学生平时多注意理解、背诵、默写了,应该说难度还是不大的。如江苏南京市的选材分别出自于《诗经》《〈论语〉十则》《出师表》《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陋室铭》《无题》《水调歌头》《登鹳雀楼》,其中都是名言名句;又如安徽省的课改实验区试题中的填写上下句内容,八小题皆出自名家名篇。这些内容平时就是掌握的重点,又是日常积累的要点,因此命题者的指导思想还是很清楚的。
2.试题更具开放性和现实性,有利于检测考生对于知识积累的灵活运用能力。如在古诗文和成语检测中,浙江丽水市的“你的同学要布置书房,请你向他推荐一句名言佳句作为读书求知的座右铭”;安徽省课改实验区的“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佳句,如:_________”;四川省“请写出中国古代诗歌中表达思念故乡或亲人的句子”;浙江温州市的“中国的成语言简意赅、生动传神,请写出带有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名称的三个成语”等试题极具开放性,考生完全可根据自己的平时积累,再结合试题的具体要求写出丰富多彩而又各具风格的答案,而这正是语文检测的目的所在。与此同时,今年的试题现实性也很强,广泛联系当今社会,课内与课外互相呼应,对考生的吸引力也很强。如:江苏南通市的试题涉及到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印度洋大海啸”“雅典奥运会”等内容;江苏南京市的试题涉及到了“读报”“店铺橱窗”“海报”等内容;浙江宁波市的试题涉及到了“德国争常”和“联合国改革问题”;浙江金华市的试题要求学生就“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访问大陆”的内容写一则新闻标题;浙江省台州市的“今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接见国民党主席连战等大陆访问团时,引用了《〈论语〉六则》中的‘_____’表达对他们到来的欢迎之情”;安徽省课改试卷的“连战、宋楚瑜大陆之行,又一次证明:故乡,人的生命之根。请写出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歌名句:____________”;吉林省围绕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的感慨,要求拟写对联等试题。这些更是体现了材料的鲜活性。考生面对这些新鲜的语言材料,既有亲切感,又便于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应该说,这些试题的设计是相当成功的。
3.试题的设计更具综合性、新颖性,突出了能力的检测,能够更好地反映出考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新课标十分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这种培养又是分散在各个知识点当中的,如何检测学生在这方面的情况呢?今年各地的命题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江苏南京市针对“在社区阅览室的一组漫画”,既要求说出内容,又要求分析寓意,图文转换的综合性较强,加上要分析寓意,就对考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安徽省的“下面几行文字优美生动,你读一读,然后完成(1)—(4)题”: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绚丽多姿,灿烂芬芳;
生命是隽永的诗篇,清新流畅,意蕴深长;
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婉转悠扬;
________________,汹涌澎湃,浩浩荡荡。
(1)第一行中,加点字“绚”的读音为________。
(2)第二行中,加点词“隽永”的意思是________。
(3)第三行中,有一个错别字,它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4)仿照前三行的句式,把第四行句子补写完整。
试卷将语音、字形、词义、仿写融合在一起,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且设题比较新颖。另外如:江苏连云港市的“改错”与“仿写题”,镇江市的“拟写对联”及“推荐旅游景点”等试题也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于考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完成起来是不太容易的。更重要的是,这些试题的导向作用要远远大于其检测功能,它提醒广大考生,语文学习不能只是死记硬背,理解运用才是关键,包括工具书的使用(安徽省今年首次允许考生使用《新华字典》)。
4.探究性试题增多,实用性增强,导向性明显。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深化,旧的考试模式会逐渐被淘汰,新题型会在探索中日益增多,从今年的试题来看,有几种题型是非常具有探究性的。比如浙江丽水市的第7小题:“学语文只学几篇课文是不够的,要在课外有计划地读点好书。请从课外阅读中选择一部你最喜爱的书,根据要求,填写下面的读书卡片”,虽然设题简单,但倡导实用的精神值得肯定,对一个人的终生学习有启发作用;“听记”题型,虽然去年在一些地方开始出现,但力度不及今年浙江宁波市大,赋分8分可谓不少,打破了过去“听记”训练只能是外语才有的一统天下的局面,把“听”真正落实在了实处,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省市效仿;图文转换题型过去高中比较常见,今年浙江台州市把它引入中考试卷,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江苏南京市的关于广告设计的题型,设题也很独到。这样的探索,不仅现实意义强,而且对于学生很有帮助,真可谓一举多得。
5.语言文字书写的规范与工整成为一个新的考点,反映出各地对母语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这种可喜局面将对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某些偏差起到纠正作用。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来看各地中考试卷,我们真的应该感谢在书写上赋分的省市,比如:安徽省非课改实验区赋分8分,课改实验区赋分5分;江苏连云港市赋分2分,镇江市赋分4分,南通市赋分5分;浙江温州市赋分3分,丽水市赋分3分;甘肃兰州市赋分2分;福建福州市课改卷赋分3分;河南省赋分3分;湖北宜昌市赋分3分;陕西省赋分3分;四川省课改卷也有所要求。虽然150分(有的省市120分)试卷中这几分只占很小比例,但它传达出的信息是:工整、规范地书写汉字是我们每一位考生应尽的义务。这一点,希望广大考生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阅读”——各领风骚
1.诗歌阅读题并不是每个省市都涉及了,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命题的省市占其中的比例为20%左右,总体来说,内容以古诗文为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材料以单首诗阅读为主,但对比阅读的比重较以往有所加大。古代诗文阅读以往一直是高考语文的独角戏,中考近年开始出现,设题一般比较简单,但从今年各地的古诗文阅读来看,难度有所加大。原因有二:一是主观题本身难度不小,二是同一题材的对比阅读增加了考生审题的障碍。比如:江苏苏州市的古诗文阅读《卜算子•咏梅》虽取材简单,但设置了三道题,而且第2小题是开放题,第3小题是对比题,如果没有大量的古诗文积累作铺垫,答案恐怕很难令人满意。再如江苏连云港市的古诗文赏析题,选取了刘禹锡的诗《秋词》和马致远的元曲《秋思》作对比阅读,由于一诗一曲同学们比较熟悉,加之设题难度不大,把握起来可能要容易些,但第2小题具开放性,难度也不小。浙江温州市的对比阅读内容是宋代志南的《绝句》和唐代王维的《渭城曲》,由于采用客观题型,且考生对两首诗并不陌生,因而难度相对不大。总之,各地对于古诗文阅读的命题旨意相差较大,但从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来看,考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未雨绸缪,方能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