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为有开放活水来

作者:何家荣




  (1)校园生活作文。如召开模拟记者招待会,写新闻消息;编反映校园生活的剧本,写人物台词;对名优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采访,写人物通讯等。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拟写校歌、校训、校志、“校片”解说词。
  (2)时事作文。组织学生收听收看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中国报道等节目,缘事作文。
  (3)社会实践作文。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地考察乡土民风、环境生态,把调查与观察所得写成调查报告。
  (4)现场观察景物,缘景写情,写好景物观察日记。
  (5)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及时记录情感经历,写好“情感日记”。
  2.在课堂练笔中,运用话题作文的“三自”原则,放开文体,让学生自主择“体”,扬学生写作之特长,显写作之个性,创写作之特色。
  教师鼓励和倡导学生写小品文、小剧本、小小说、实用文、诗歌等,在开放中实现作文样式的多彩。选择《新概念作文》中的佳作和富有创意的高考作文,供学生观赏、品味。学习优秀作文构思的新颖性、视角的独特性、结构的灵活性、语言的生动性,为写出破“格”作文创设条件、积累资本。
  
  五、开创园地,让广阔的空间飘溢学生写作的馨香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有一种企求达到成功的愿望。倘若每次作文,“发表”的总是几张老面孔,就会使其他学生丧失写作的信心,又会使这几位“稳坐钓鱼台”的学生缺乏竞争意识。发表园地的开放,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美酒,让他们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教师应创设多种机遇,让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品味的作文在不同的展台上得以亮相。
  1.创设作文展读会,利用墙报、班报、校报开辟“学生佳作共赏”专栏,适时刊出学生的优秀习作,激起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实现学生作文的“互动共振”效应。每周一次的随笔展读会,每月一次的读书报告会,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有闪光点,哪怕是一小段,也予以展示。选择尽可能多的学生习作亮相,使文字可见可触,唤起学生写作的欲望。
  2.编辑出版作品专集、班级作品专刊、学生个人作品集。形式不拘一格,或手抄报或打印稿或电子版,以成果展示的方式,尽显学生的写作财富,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让“文”增趣,让“趣”汇情,让“情”促学,形成一个良性的作文教学“运行链”。
  3.让学生作文进入“校园文化网”,借助学校广播台、文学社、学校内外网,让学生的作文从班级走向学校,走向社会,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让他们获得一份喜悦与自豪,催生新的写作因子。
  4.向区、市级报刊推荐,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学生的文章一经发表,其产生的冲击波想必是巨大的,它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助推效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与潜能开发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六、开建尺度,让多元的评价激活学生写作的情致
  多年来作文教学陷入低效困境,除了环境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因素外,与我们在对学生作文评价中重得分轻引导、重甄别轻激励、重结果轻过程关系甚大。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帮助学生在不断的作文实践与成功体验中逐步感悟和掌握写作活动的规律,这理应是作文评价应有的人文关怀和基本要义所在。因此,作文评价必须做到:
  1.变教师单向评价为师生互动评价
  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评价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帮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自评修改、互评探究和纵横比较中逐步调整、修正和完善自己对写作规律与标准的认知结构,逐步形成自己对作文和生活意义的特有认识与独到体验,实现写作能力与生命质量的同步提高。
  2.变刻板机械评价为灵活激励评价
  改变以往作文评价中刻板量化和生硬定性的程式化倾向,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引导和激励功能,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创新火花和点滴进步,或高分鼓励、或点评强化、或面批引导、或范读评析、或推荐发表。在评价过程中,允许学生“讨价还价”,允许学生反评教师的批语、甚至允许学生“顶撞争辩”。充分遵循学生心智成长的规律,满足学生作文的成就感,引领学生在作文过程的每一阶段上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生在作文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学习的动力、活力、实力和张力。
  3.变只重结果评价为重结果更重过程评价
  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特点,淡化划一标准,建立学生作文“成长档案”。评价的重心要放在对学生作文过程的关注上,根据学生作文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评价学生作文的高下,要善于肯定学生从收集素材到定向立意、运思成文、修改完善、交流展示过程中所付出的精神劳动、主体意识、参与热情与创造品质,使学生在作文和生命和谐成长的过程中释放更多的智慧、潜质和灵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开放”活水来。实施开放性写作教学,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生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教师转变了教学的职能;实施开放性写作教学,打破了写作教学的固有程式,构架了写作教学的新路径;实施开放性写作教学,更新了写作教学的目标观,实现了写作教学的多重价值。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第五高级中学 3112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