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评语,岂能成鸡肋?

作者:李群华




  作文评语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因此,评语历来备受老师的重视、学生的关注。老师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写就的评语本应让学生视之如宝、玩味再三,但往往却被学生草草一瞥,就搁置一旁。或千篇一律或落于俗套的评语使学生觉得索然无趣,久而久之,既厌倦了评语,也厌倦了写作,评语简直成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那么,怎样让这鸡肋多些色香味,让作文评语多些吸引力,从而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根据这些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一、评语宜具体易懂而切忌笼统抽象
  
  评语忌太抽象、太笼统。学生的作文,老师总是认真阅读,并一一写下评语,列出不当之处,提出整改措施。有一次,我对学生说:“认真读评语,这可是我花了好几个晚上写出来的。”没想到一个学生竟说:“老师,我读不懂呢。”这话让我大吃一惊。细想,这方面似乎真的很少考虑。后来我有意识地读了一些其他老师的评语,或多或少的都有类似情况。诸如“生活气息不浓”“描写不细腻”“中心不突出”“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论证不够充分”“层次不够清晰”等千篇一律、笼统抽象的套话,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或是知道些意思,但由于太概括又不知从何下手修改,使评语失去其意义。评语应具体易懂,便于操作。如:我们可将“语言优美”具体分解为“有哲理”“有个性”“句式工整”“比喻形象…‘说理透彻”“有感染力”等。总之,让学生尽可能地理解我们的话,发挥评语应有的作用。
  
  二、评语宜启发探讨而切忌武断批驳
  
  毫无疑问,教师的评语只能代表一家之言。同一篇作文,不同的老师可以给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因此,教师总是根据自己的评价标准去评判学生作文并要求学生完全接受自己的观点是不科学的。除非存在很明显的问题,教师一般不应轻易下断语,而应多站在平等的立场上进行启发探讨。例如:一位学生以新叶老叶的交替来体现感恩这个主题时,可以启发他做些联想:“自然的生命序列与人类的生命序列何其相似,叶的新老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呢?主题可以进一步拓展吗?”这样的启发不仅能指导学生怎样写,还能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若是写上一句“立意不够深,思考不够深入”之类的否定句,好的学生可能知道有什么不好,但不一定知道怎么改才好;差一点的学生可能瞟一眼对自己“杰作”的否定之词,就抛诸脑后了。又例如,与其在评语中写道“内容不够充实”,倒不如说“在我看来,如果你能将更为典型、更为具体的材料充实到你的文章中去,效果可能会更好。你认为呢?”这样的探讨性的评语使学生感到自己以及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尊重,从而充分重视教师的批语。如果教师居高临下,武断批驳,就会造成一种逆反心理;反之,如果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以启发或探讨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就能获得一种思索的冲动,产生再创造的欲望。
  
  三、评语宜欣赏激励而切忌刻板教训
  
  “言为心声”,学生的作文大多凝聚着学生创作的心血,学生付出的心血当然渴望一种心与心的交流,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赞赏。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形象的语句,一个生动的词语,甚至一个准确的标点,都应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给予肯定,增强他们的信心。例如,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古诗文、传说故事,教师在评语中不妨送上一句:“你真是写作高手!把民间故事巧妙地运用到景物描写中来。”一些学生观察敏锐却别字连篇,可以这样设计评语:“我欣喜地发现,你很擅长用敏锐,的眼光捕捉生活细节,且描写生动。这么细心的人,消灭错别字还不是小菜一碟?”对一些关注形式但内容贫乏的文章,可以送给他“你很讲究文章的布局谋篇,如果能选取一些典型而新颖的材料,文章定能锦上添花”。而对于那些容易受冷落而内心自卑的学生,更要多给予赏识激励,因为对他们来说,饱含爱心、赞赏之情的只言片语更是一种情感的慰藉,它将化作无形的学习动力,乃至影响终生。曾经有一个家境贫寒的高一男生,个子矮,不善言谈,作文基础很差,但在一篇《感谢》的作文中,却感情真挚地写出了自己受人资助的真实经历,尽管语言平淡得像一杯白开水,甚至还有不少错别字及病句,但我知道他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凭着职业敏感,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教育契机,于是真诚地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是一个懂得感恩的男孩,有一颗善感的心,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你的真情实感。你知道吗?这些都是写好作文的基本素质。如果你能从广泛的阅读中吸取营养,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写出优秀感人的作文。期待你更美的文章!”从此,他对阅读与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语文成绩越来越好。当然,这种赏识性的评语亦不能言过其实。有时候,越是好文章越要提出高要求,使作者既得到鼓励,又不自我陶醉。
  
  四、评语宜幽默风趣而切忌枯燥无味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评语也是如此。枯燥无味、僵硬刻板的评语,学生必不乐意看,也就起不到导向的作用。一句深刻幽默的评语,不仅可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而且可以产生一种“笑过之后又令人深思”的效果。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是生活中的盐,我们的评语为什么就不可以放点“盐”呢?如,“句号瞪着圆圆的眼睛,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叹号哭起了鼻子:‘我的主人,你怎么忽视我在文中应有的位置呢?’”这么一句评语送给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作文一逗到底,乱点“鸳鸯谱”的学生,可促使其在一笑之余,马上“拨乱反正”。又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我远远地看见前面走过来一位老人,他头发灰白,满脸皱纹……”老师给他写了这样一条眉批:“你是长着千里眼,还是戴着望远镜呢?”结果全班同学竞相传阅,以后学生习作中此类错误就很少出现了。真可谓具有“点石成金”的神奇功能。如一个学生乱用文言词“而”,老师在作文后面批道:“当而不而,不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如此,在幽默中给学生以某种警醒作用。又如同学特别喜欢引用名人名言却又马虎出错,他这样写道:“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老师点评:“不要张冠李戴,但丁会有意见的!”相信学生在笑过之后,必定能记住正确的作者,同时在老师巧妙幽默的点批中理解了正确引用的重要性。德国著名学者海因·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幽默的评语可促使学生妙笔生花,与评语相映成趣。
  
  五、评语宜以情动人而切忌冷漠待之
  
  学生对老师的评语,最关心的并不一定是技能技巧的指点,得失优劣的评价,而是颇费心思地从评语的字里行间窥察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是热情,还是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