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闺塾》实录
作者:付 勇
生:错拿出趣。
师:都很到位,任选一个吧。(将“错拿增趣”与先前春香的两种手段合并,大屏幕显示“谐音激趣”“误解生趣一错拿增趣”。)
师:陈最良不识闺房四宝,不识字格,闹了许多笑话。逮着老师不懂这等好机会,杜丽娘和春香主仆二人可就放开了胆子,互相打趣起来。请注意她们的对话“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还早哩”,其间大有意味。不妨体会体会。(学生沉默)
师:奴婢是谁?
生:是春香。
师:那么夫人呢?当然就是她杜丽娘。大家可知先前的杜丽娘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她连成双成对的东西也不许见,一对蝴蝶飞来也要打杀一只,《两只蝴蝶》只能快快飞。(学生哄堂大笑)而现在这样大胆的话语她却脱口而出,主仆嬉笑而不害羞,这是何等的变化啁。这表明了什么?
生:(笑)杜丽娘动了凡心。
师:凡心是相对于出家而言,表述不够准确。可否另选一词来替代?
生:春心。
师:妙也。
师:先前学《诗经》,本是为了让杜丽娘尊女德,可谁知反而使她心有所动,牵动了她内心的那根“情”弦。面对动辄经书先贤的迂腐、死板、僵化的老师,春香受不了煎熬而最终逃了学,去游后花园了。回来后受陈最良先生教育责罚,先生举名人例子,春香却对此大不敬,针锋相对,逢陈必反。(生笑)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抢荆条投地,将封建礼教、师道尊严扫得荡然无存,可谓惹下大祸,理应严惩。杜丽娘对春香严厉责罚了吗?
生:不严,就像开玩笑似的。
师:何以证明呢?
生:杜丽娘开始时嘴上非常严厉,可春香还是一副一点也不怕的调侃口气,这使得杜丽娘急不得又气不得,最终杜丽娘反而露出了请求的语气:敢也怕夫人堂上那些家法。春香这才假装着说:“再不敢了。”可见主仆是在演戏。(生纷纷点头)
师:那么,主仆这样演戏的作用何在呢?
生:这样做可以照顾老师面子,使事情不会闹大,能大事化小。
师:那在这个场景中就显示了杜丽娘的一种性格——稳重而又机敏。
师:请左边两组的女同学读“旦”,右边两组的女同学读“末”,读《前腔》“手不许把秋千索拿”一节。
(女生朗读)
师:春香仅仅是一个丫环,然而却是这样的大胆泼辣,闹得有性格,闹得有生气,甚至闹得有些出格,她凭什么敢这样闹?杜丽娘为什么不对春香严厉责罚?
生:是杜丽娘纵容。
师:很好,不妨站起来说得具体些。
生:杜丽娘嘴上说得很厉害,要严罚春香,可春香一句句顶嘴,根本不怕,足见她知道杜丽娘不会真正严罚,杜丽娘这样做是为陈最良找台阶下。而且刚上场的时候,春香唱“昔氏贤文,把人禁杀”,杜丽娘未表态;春香乱解诗的时候,她没有阻止,她自己本身也表现了有些不耐烦;“临书”时又和春香一起开玩笑;后来,她自己又问后花园在哪里。这些都可以看出杜丽娘也希望放松一下,她在纵容春香闹。
师:可见,没有小姐的默许、纵容、支持,春香耒必敢“闹”,敢“闹”也未必“闹”得起来。春香是杜丽娘的影子,春香之“闹”,其实是丽娘之“闹”的曲折反映。二者的区别在于地位、身份、教养的不同,这些注定了丽娘不可能如春香般明闹、诨闹、大闹。丽娘之“闹”,闹在暗处,闹得文雅,闹得巧妙。这样就有一个问题:杜丽娘为什么要闹?请思考。(生沉默,而后有讨论声)
生:外面春光明媚,屋内却一本正经地讲诗;她想自由,可老师进行封建教条的说教。
师:大有道理。老师本意要以《诗经》来教化,却无意中催发了春心萌动,这不是特有讽刺意味吗?杜丽娘的春情萌动,心灵初步觉醒,正是下面爱情戏的前奏。《牡丹亭》的主题是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追求幸福自由的爱情生活。这一情节在《闺塾》一出正式涉及,以后逐渐发展。同学们课后可以去看(牡丹亭》全本,以便对这感人的爱情有完整的了解,对《牡丹亭》的主题和意义有更多的认知,对古典戏曲的优美语言做更多的品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