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工夫在诗外

作者:蒋念祖

封建科举制度、封建教育对人性的扭曲,这正是由封建制度造成的悲剧。至此,学生对于小说的人物、主题有了大概的了解。
  那么,小说中的环境是怎样的?我还是扣住“笑”字做文章。开头的描写,透视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而孔乙己一到,“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气氛”。我们许多同学看了孔乙己的举动,也会觉得好笑,因此很可能搞不清对于周围人的“笑”如何评价。我要求同学们分析不同的人的笑声的不同含义。于是,同学们又活跃起来:掌柜的“笑”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引人发笑”,借此取悦顾客、招徕生意;“我”的“笑”是“附和着笑”,既可以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也可以博得掌柜、顾客的欢心;大多数人的“笑”,是出于对孔乙己的鄙夷、嘲弄:他读书没有成“正果”,连个秀才都没有捞到——被笑的和笑人的,都同样受这种封建思想的毒害。
  那么到底应不应该“笑”呢?我又讲了个故事:因为巧合,皮球掉到头上会让人发笑,掉到光头上更会让人发笑;但是铅球掉到人头上,正常人会发笑吗?不会了,因为同情心压倒了一切。那么如果说小说中孔乙己在被打折了腿之前,周围人的笑声尚且情有可原的话,而在他被打折了腿、已经气息奄奄、濒临绝境的情况下,周围人还能同往常一样发出欢快的笑声,就不能不被看成是一种病态,不能不让人感到毛骨悚然!笑人的和被笑的,其实都是病态社会造成的病态的人!当然,这一片笑声中有没有意蕴不同的呢?同学们不难发现,小说中孩子们的笑声是天真无邪的,但是他们以后会成为怎样的人呢?
  在同学们沉浸在思考中的时候,我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以前读过哪些作品充满笑声,但是想想却要痛心流泪的呢?同学们一下子又活跃起来:有的说《变色龙》,有的说《七个铜板》,有的说《凡卡》,有的说《项链》……于是我要求同学挑选一篇作品,和《孔乙己》的“以喜写悲,愈增其悲”作比较,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评语。
  至此,从“笑声”人手,紧扣对“笑声”的分析,使学生对这篇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大体都有所把握;课堂上虽然不时响起笑声,但是同学们的情绪还是深受小说中那种气氛的感染,一直处于积极、深沉的思考之中。
  这堂课得到了听课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总结上这堂课的体会的文章(给学生以解剖刀)被刊登在(扬州师范学院学报)上。这堂课鼓起了我的信心和勇气,我在许多场合经常这样鼓励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朋友们:我不善言辞,拙于表现,这样的天赋未必适宜当语文教师,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我不怕吃苦,喜欢动脑筋,那就在课外多下工夫,多看看理论书,力求“高屋建瓴”,将教材吃透;多与学生交往,将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这样抓好“两头”,成竹在胸,持之以恒,就不仅会有“精彩的瞬间”,而且会成就精彩的事业、人生。
  江苏省拓州中学 225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