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自觉
作者:黎小敏
一、学习动机及其功能
动机的概念有多种说法。概括地讲,动机就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推动、维持个体进行目标性行为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它具有激发、指向和调节功能。所谓激发功能就是激发个体产生某一种行为。指向功能是将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一具体目标。而调节功能就是调节个体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②
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指由学习需要引起的推动、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性行为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显然,产生学习动机的基础是个体内心体验到“我需要学习”,指向的是特定的学习目标,行为体现为一种坚持学习行为的活动过程。学习动机的心理成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学习的目的性、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成就愿望。
学生有了足够的学习动机,学习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要我学习”的被动局面变成“我要学习”的主动局面③。
学习动机可以按不同的原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例如,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对学习动机的不同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启发我们的思维,为我们从不同的层面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依据。
很多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这些因素有利于我们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一般地说,这些因素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作为内因的自身因素,二是作为外因的外部因素。自身因素包括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性格特征和个性差异、志向水平和价值观以及焦虑程度等等;外部因素主要有社会与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榜样作用。这里只能择要作一个简要的介绍,详细讨论请参阅心理学的有关论著。
二、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上述这些因素都是我们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时需要认识并加以注意和考虑的。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意义教育为先导,从需求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培养正确持久的语文学习动机。
“没有学习者就没有学习”④,叶圣陶先生也曾言:“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自我学习的动机,教师首先必须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语文的独特意义和价值,当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可能转变为志趣,对语文学习的追求就可能会从满足需求发展到价值追求。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某些学科缺乏学习动机,往往是由于对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认识造成的。因此,教师在开始讲授语文课程之前,应先阐明学习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方法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认识到通过语文学习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今后的人生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学生体会到其学习行为的价值,体会到现在的语文学习与今后的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现在的语文学习是对未来理想的接近,从而促进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强烈的认知内驱力,形成具有持久稳定性特征的内部动机。
2.师生民主确定发展性的语文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推动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力,它向外联系着教学要求和学生生活,向内联系着学生主体的需要。因此,语文学习目标的建立是实现语文学习动力内化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不能只给学生一些努力学习语文的抽象建议,也不能只是“一厢情愿”地给学生提供语文学习的目标,而要发扬民主精神,与学生一起商定学习的具体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明确地知道他们将从整个中学阶段、一个学年、一个学期或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到什么,如何学,并有权利针对学习的目标、方法提出改进教与学的建议。
确定发展性的语文学习目标需遵循一些原则。其一是“最近发展区”原则。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语文学习目标,可以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我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制定,使之既具有挑战性,又能激发学生发展的动机,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其二是自主性原则。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和决定一个时期、一堂课的语文学习目标,甚至是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在有选择余地和自主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以自己的需要和自信心为基础的,其责任心和坚持性都会大大增加。所以,即便是在教学要求和目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也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选择和决定的机会,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自主都会给学生带来出乎预料的愉快感和责任感。魏书生老师与学生一起“商量着学习”来“定向”的教学环节就充分体现了学生选择和决定学习目标的自主性原则。其三是个人目标要“绝对化”——以自身的进步为衡量标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某一段时间的语文学习目标,如阅读与写作的目标,之后,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或与教师订协议等方式进行监控,但评价的标准应是“绝对化”的,即以其自身的进步来衡量其学习的效果,使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长远的成功机会。其四,教师应学会利用“前景教育”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的目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未来的生活图景,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等长远的社会意义和个人价值的深刻理解,可以激发起学生对未来的向往和热情,确立积极的学习与生活的理想,从而产生稳定的学习动机。
3.合理有效地组织语文教学过程,在学生原有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激发和强化语文学习动机。
要合理有效地组织语文教学过程,首先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准备”,即他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等基础,像钱梦龙老师的“导读法”那样,一切从学生出发,因其“势”而“导”之。利用学生个人原有的知识能力、生活经验,设置问题情境,运用灵活、多样、新颖的教学方法手段引领教学内容,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学习准备”相联系。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产生。同时,要注意把整个学习任务分为循序渐进的阶段性任务,并及时对每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充分的反馈和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进步的状况,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