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细读四婶
作者:沈坤林
一、四婶的心思
我们先来看看课文中的这一节文字(投影):
四婶起初还踌躇,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她想了一想,便教拿圆篮和铺盖到下房去了。卫老婆子仿佛卸了一肩重担似的嘘一口气;祥林嫂比初来时候神气舒畅些,不待指引,自己驯熟的安放了铺盖。她从此又在鲁镇做女工了。
请细读这段文字和课文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学生思考,与身边同学交流)
生:眼圈都红了说明很同情。
生:我觉得四婶不是同情祥林嫂,而是觉得祥林嫂是个好佣人而留下了她,四婶还是为了自己。
生:可能两种成分都有,但我觉得更倾向于同情,我说的是“在这里”。
师:这里有什么特别?
生:因为这里写到四婶起初还踌躇,是因为她先听的是卫老婆子的话,什么“天有不测风云”,什么“大伯来收屋,又赶她”,说得天花乱坠,谁知道是真是假?四婶已经上过卫老婆子的一次当了,她不相信卫老婆子的话,所以才踌躇。可是等听了祥林嫂自己说的话,四婶的眼圈就红了,她觉得祥林嫂自己不会说假话,这就真心伶悯了。
师:这位同学能从课文相关内容中找到依据,另外同学有没有不同看法?大家看看,文中有一句话——四婶“想了想”,她想什么呢?这跟她是否怜悯祥林嫂有没有关系?
生:四婶可能想祥林嫂真可怜!
生:不对。四婶想的是女工难找,祥林嫂这样的佣人更难找,就将就着用吧!
生:我觉得四婶想的是卫老婆子说得对,这段话前面写卫老婆子说祥林嫂“她现在只剩一个光身了”,四婶一想,这就好了,再也没有什么麻烦了。
生:还有,四婶想,卫老婆子说“熟门熟路,比生手实在好得多”,也是有道理的。
(有不少同学点头)
生:你们可能把四婶想得太复杂了!
师:看来不少同学是赞同四婶是为自己着想而不是怜悯祥林嫂,可是还有同学不服。我们再来细细地看看投影上的这段文字。鲁迅是语言大师,如果我们充分地从语言甚至标点符号上着手再细细地读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