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也谈“言教”

作者:陶印宝

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语文教学。学生有时被弄得一头雾水,无所适从,只好在教师的操纵控制之下被动地配合着教师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言”得简洁明了一些呢?以这段实录为例,教师“言”了那么多,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实际上这个环节教师完全可以寥寥数语即可:“请同学们从这首歌行体诗歌的题目所蕴涵的信息人手,用5分钟时间仔细阅读,完成两个任务:一、理解本诗主要吟咏的内容有哪些。二、在你喜爱的诗句下用下划线作上记号。然后,按原定小组对以上两点进行交流和讨论。”然后,教师可以退到一边,安安静静地让学生自己专注看书。到时教师组织大家分组讨论。我想,这样学生对教师的语言指令非常明了,自己能主动地去感知诗歌的内容与艺术的魅力。这个步骤完了以后,教师再讲解也不迟。从学生的角度看,这样做,实际效果会好得多。
  所以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言”一定要简洁明了,不要拖泥带水。要讲解内容就讲解内容,要提出问题就提出问题,要提出要求就提出要求,要说就说清楚;不要什么都想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随意性太大。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过程中“言”得有吸引力;在方法思路归纳上“言”清楚;在解答疑难问题时“言”明白;在理解鉴赏中“言”精彩。当然要“言”得恰逢其时。
  最后谈谈“何时言”。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们许多语文教师经常急于把所谓“标准答案”(基本上来自教参)塞给学生,也不管学生对这个问题有否思考。有时把结果急于“言”给学生,提出问题话音未落,就要学生马上回答。这就造成了课堂上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发言的总是那几个思维敏捷、表现欲强的学生。而多数学生成了看客和陪衬。
  老师们会说:“我不快点说,教学任务完不成。我能等吗?”这里,对“教学任务”有必要计较一番。是不是把教参中有关的重点和要点讲给学生听了,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实事求是地说,许多教师在乎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是把课文的内容讲清楚就算是完成教学任务了。就这样,在长期形成的惯性操作中,忘记了提高学生读写能力这个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我以为:学生没有思考之前,教师不要轻易“言”;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不“言”。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弄清“言什么”“如何言”“何时言”这几个问题,我想,语文教师不妨学学游泳教练。如果教练只是大讲特讲动作要领,大讲特讲游泳的乐趣和对身体的好处,就是很少让学习者下水去游,这样能使学习者很快学会游泳并让身体受益吗?琢磨琢磨一下学游泳的过程,对我们语文教学的“言教”大有裨益。
  广东深圳市福田区教研中心 518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