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让课文教学具有再创造的特质

作者:徐社东

坏了原文,但若是破坏了,这也是有益的破坏。
  接着我们谈后两个比喻。这些谈论将直接变成我们的思想,变成我们日后表达生命的语素和思想原料。作者说,人生就是开疆辟土的征服,人生就是工厂里的劳作。
  在这里,学生也做了更精彩的回答:人生固然是一个劲地开辟疆域,但也要注意适当休息和精神的回归;劳作是苦的,人生要研究如何在劳作的同时获得另外的快乐,最好是既有身体的快乐,也有精神的愉悦。
  到此为止,这篇文章基本已经读完了。
  我们的做法,是在作者的话题旁,思考一个同向话题,在作者的表达里,孵化我们的表达。
  当一个意象或一个设喻不足以表达我们所面对的复杂话题时,可以使用一组。勃兰兑斯就是这样做的。
  那我们能使用一系列的意象来表达什么是人生吗?能,学生做到了。下面是他们表达的一些罗列:
  ●人生是一场战役,对手是自我。人生像是看蚂蚁搬家,有趣没趣有意没意全看你的情绪如何。人生就是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流,在干涸的那一天终结。人生是一条单向回归线,从生到死,画一条不规则的圆。人生就像空气,不存在地存在着。人生就是一层薄雾,终将消散在风中。人生就是一个体会百味的过程。人生就像一段征程,途中有风雨交加,有苦有酸也有甜和快乐。
  ●人生应该是一个空空如也的杯子,关键看装什么,我们可以像调酒师那样调出各种色调,精彩纷呈,也可以是一杯清水,平平淡淡,最重要的是不要摔碎了杯子。人生是一次单程旅行,有去无回。人生似指南针,失去了地磁场,就失去了方向。人生像长跑,无论快慢,总得往前进,重要的是身边要有人同行。人生像弹琴,有时候断了一根弦,但是你得用剩下的三根奏完全曲。
  ●人生就像面团团,聪明的人会自己捏一个想要的人生。还是顺治帝说得好:生我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人生不过如此,生时破坏地球环境,死时滋润万物。能说得出来就不是人生了,人生的目的在于把眼前的事情做完。人生就像X,它永远是个未知数,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不知道自己明天会变成什么样。人生是苦的,但老天会在我们最痛苦的时候,赏给我们一些糖果,给我们一些希望,当我们觉得又有希望的时候,老天又收回了他的糖果。人生实际上像电脑一样,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开始!
  ●人生就是一张白纸,写满了就交给上帝。又像蝼蚁——贪生怕死没瞌睡!更像蛇,被贪、嗔、痴之魔驾驭着,演绎蛇吞象的欲望传奇!像潜水艇,不断地沉浮——沉浮。人生还像风,有时虚无缥缈,有时又能有惊人的力量。人生也像看书,用时间翻开下一页,领悟,翻页,直到结束。
  ●人生就像一盘棋,你入局了,就会有举棋不定的惶惑,无法预知下一步乃至绝境是否到来,你绝不可能袖手旁观,不可能摆脱思考和行走。人生的本质就是挑战,而人生就像一场电影,主角是你自己,配角不停地换,观众不停地换,直到有一天,主角死了,电影也就结束了。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观众们都要散场,留下的是空荡荡、黑漆漆的曾经属于主角的电影院。
  ●人活着,就像发动机气缸一样,生来就是要承受打击。人活着,是为了思想和交往。拥有一种良知,拥有自由,生命不再卑微,生命不再悲哀。如果活着仅仅是为了衣食生存,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我们不去寻找生命的意义,生命就没有意义。如果生命没有意义,那么生活中的一切都没有意义。
  这样的教学还可以深入下去。比如把他们所写的和真实的生命情状进行链接,变成更深刻的、触动灵魂的表达。还可以进行生命纠误或人生指导,把某些灰暗或消极的想法制止住,让健康、明朗的态度张扬出来等等。可以和课文进行对照,学习课文的写法。让课文教学具有再创造的特质,带有教师鲜明的主观色彩,实际上,它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了一次再创造,是对课文进行的一次再创造。这样的课堂,不光是知性的,也是感性的。
  这就是我想阐发的什么是创造性阅读。
  浙江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 3100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