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新课标对语文高考的导引作用

作者:王玉强




  从2004年山东、广东、海南、宁夏第一批进入课改省区来看,新的高考即将呼之欲出;而从2006年全国及各省市自主命题来看,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思想已渐入高考语文试题,并以灵活多变、自主选择、多元探究的形式,广泛得到语文界同仁的认同。
  
  一、多样选择
  
  选择性,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2006年的语文高考中,有不少省份的语文试题充分展现了多样选择的空间。
  
  1.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课标要求为学生的不同发展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能够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由此高考命题人员在命制2006年语文试题时,充分地层现了这一点,尽量地凸现多样选择。例如2006年北京卷的第24题:“我的一条建议”,就体现了较大的选择空间。题目是这样的:
  请以“我的一条建议”为标题写一段文字,为办好北京奥运进言献策。要求不少于80字。
  此题既符合北京的地域特色,又发挥了每一位考生的聪明才智,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考生选择的自由度十分大。
  再如浙江卷的第22题,也充分体现了多样选择,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题目是这样的:
  标点符号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例如:“省略号像一条漫长的人生道路,等着你去书写它留下的空白。”请以一种标点符号(省略号除外)为描述对象,写一个比喻句,形象地阐发某种生活道理。
  标点符号有十几种,你都可以选择,其灵活性、选择性的自由空间十分广阔,有利于学生才智的发挥。
  
  2.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课标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这些要求,目的之一就是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有个性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在这方面,2006年的安徽卷与福建卷表现尤其突出。安徽卷第20题让学生任意选择喜欢的人物。题目如下:
  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6分)
  第1组:孔子与庄子 第2组:项羽与刘邦
  第3组:李白与杜甫 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
  [要求]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③字数在50—70字之间。
  为学生提供了四组人物,有历史人物,有文学形象,可以尽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任意一组去写,有个性地陈述最喜欢的“那一位”。这充分体现了课标的选择功能、个性展现的要求,彰显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福建卷的作文命题,开启了高考作文创新\的纪元,一次提供了3个作文题,其每一个作文题都有巨大的空间供考生发挥。这3个作文题是:(1)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2)戈多今天已经来了;(3)留一点空白。
  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可以说,福建卷的作文题集中体现了“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再创新的广阔空间。
  诸葛亮没借到十万支箭,他与周瑜的故事如何演绎,是和是分?戈多来了,怎样?是不是给人以惊喜?这些都可以想象,都可以议论,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物即可。
  
  二、应用能力
  
  课标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
  1.关注发展
  社会在发展,让学生融入到社会发展中,用规范的语言去总结、去认识、去表达,也是课标的要求之一。在这方面,2006年高考试题中也有体现。例如全国Ⅱ卷第19题,提供了一幅奥林匹克公园示意图,要求对2006年5月9日奠基的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的所在位置做一个介绍。实际上此题是用说明性的文字,要求写出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的方位。此题一方面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准确的表达,简明而清晰。
  2.关注实践
  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命制高考试题,更加强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广东卷的第21题,对“图书漂流”活动作一简单介绍之后,要求考生参与这一活动:请你也“放漂”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一本,写上一段话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提醒他继续参与“图书漂流”活动,字数在90字内。
  此题一方面是推介四大名著,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参与社会实践的形式,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而天津卷与福建卷则是让你走人了运动场,走人了连战回乡祭祖的故乡。天津卷第24题:请为你班方队撰写一段校运动会入场式上经过主席台时的解说词。具有生活化与实践性,用语一定要简洁明了,带有口语色彩,且要介绍本班的优势项目、本班的口号与力争目标等等。福建卷的第18题则更具社会实践性,题目是:
  今年4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回到福建祭祖,请你以福建学子的身份写一段真切自然、简洁得体的欢迎辞。
  此题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60字的欢迎词既要符合身份,还要介绍家乡,还要用语得体,真是不容易。这就让语文走进了社会实践之中,学语文有了用武之地。
  3.关注社会
  对社会自然现象的认识,也是新课程的要求之一。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了解社会,丰富人生,提高思考认识能力,方能更好地走人社会。
  语文表达离不开社会与自然。辽宁卷与山东卷都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以理性态度面对生活方面做了探索。辽宁卷的第24题要求考生以“爱护动物”为主题,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一则公益广告词。山东卷第22题则就一幅漫画“砍”设问。漫画主题是一个人和一些树墩,一个人拿着斧头,自己的头已没了。其用意在于说明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寓意。
  4.关注交际与交流
  课标指出,要注重口语的交际,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安徽卷在这方面设计了一道试题,即第4题,用选择的形式提供了两种情形,供考生选择。其一是“某同学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其二是“某同学正在发言,你作为主持人,需要插话,想打断他”。这种口语交际十分实用,与学生生活沟通了起来,符合课标的口语交际要求,形式鲜活而灵动。
  浙江卷的第23题则让考生成了一位文学讲座的听众,向作家提问题,与作家交流感受。一是向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