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学习管理,实现语文教学自我最优化

作者:佚名

因素而已。教育教学千百年来,人们一致认可的最理想的教学方法与原则。是“因材施教”——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教学,自然评教、评学必须落实到各不相同的学生头上、落实到学生的心中(还需补充一句,教师也必须因已之材,扬长避短来施教)。因此,评教、评学的结果永远是相对的,优与差只是相对的。这里我要指出,近20年来不少地区由教研室规定进度,出考题评分标准,进行日常学业成就检测(单元、期中、期末考试),并据此评价学校与教师教学水平,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绝对错误的做法。是提高教学水平、进行教学改革之大祸害,当然是进行教学科学管理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大敌。日常学业成就检测考试的命题权必须归还学校具体任课的教师。
  因此,我强调“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在标题中用了“自我最优化”这一提法。就是说,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全力引导自己所教的学生也在自己的基础上尽力学习,去争取我们师生自己的最好的教学效果,争得我们自己的最优!这种最优是每个教师、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可以达到也应该达到的最优。这样来争优、评优。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的,也就真是以人为本,真正人性化的。
  定义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限制条件,就是说优的获得,是不能加班加点的,必须在规定的课时内(当然包括必要的少量的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作业,对课外的学习时间也应有规定)完成教学任务,获得可能也应该达到的自我的最优。学生和教师加班加点,加重负担而获得的所谓的优秀,绝不是我们应去争取、创造的最优化。多年来的应试教育,都是各科教师抢学生的课外时间,逼学生加班加点,靠加重负担去争高分,这是背离教育原则,不利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错误做法,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主张是相背的,必须全力纠正。我们要做的是减轻负担,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那么自我最优化就没有客观标准了吗。当然不是,它必须要有最低标准。在正常的班级中,首先每位学生的水平都应得到提高,在正常情况下班级每个学生的成绩都不低于及格水平,在国家颁布科学的正式的课程标准后,应使每位学生都基本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语文水平。达到这一标准后,才能谈尽己之力,实现自我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管理、优化都是活动、过程,是从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到结束活动取得效果的整个工作过程。因此,最优化要求我们在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时,从确定具体教学目标制订计划到总结的过程中的每一阶段、每一步骤、每一活动中,每节课里的每一项教与学的具体活动中,都遵循教学原则,根据实现具体教学目标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效组织全班每一个学生、每一小小组、生与生、组与组的活动,恰当地运用方法与手段,向着预定的目标运动,以实现班级语文教学的目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