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披沙拣金 往往见宝
作者:张延辉 张顺利
可把损失补回来。”“许多国家已在海底修了隧道,如连接北海道与本州岛的日本青函隧道,连接英国、法国的多佛尔海峡隧道,闻名世界。由于隧道与桥比起来。具有造价低、性能好、易维修、便于安全保卫等优点,中国人那句老话‘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已经不灵了,我国也已经开始修一些水下函道了。”
“遇水不必搭桥”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与突破。选择这个材料作为论据,不仅紧扣论点,而且和改革开放的大局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强有力地支撑了“让思想冲破牢笼”这一中心论点。
在指导《突破思维定式》这一作文题的课堂讨论中,一位同学《颜色之变》的发言引人注目:
1952年,日本东芝电器公司积压了大量黑色电扇卖不出去,三万多职工一筹莫展。有一天,一位小职员向董事长石坂提出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并在第二年夏天推出一批淡蓝色的电扇。市场上立即掀起一股抢购的热潮,几个月之内就卖出几十万台。
电扇的颜色由黑到淡蓝,今天看起来太简单了,但是作为一种经营策略,这个改变非同小可。乔治·伊斯曼说过,“色彩也是一种情绪和语言”。淡蓝是一种冷色,给人的主观感受就凉爽,比单一刻板的黑色自然好卖。颜色之变引起的“地震”,在人们心灵上引起巨大震撼。求异思维让东芝电器公司走向一个新天地。
上述两则材料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观念的更新、经营思路的调整,无疑是最具时代特征的材料,把它们拿来作为论据,不仅使说理更加理直气壮,而且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4.论据应具有浓缩性。
南宋文学批评家严羽曾说:“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沧浪诗话·诗法》)议论文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说理性文章,作为论据的故事情节不应太细。应学会概括,“以少少许胜多多许”(郑板桥语,转引自马南邨《燕山夜话》),几百字甚至上千字的材料,应凝练成几十字或百字以内为宜。
在《细节决定成败》这一作文中,有位同学写进这样一个论据:
经检验,浙江某地出口欧洲的1000吨冻虾仁含50亿分之一的氯霉素,原因是加工的工人用氯霉素消毒水止痒所致。结果1000吨冻虾仁被全部退货。
原文有200多字,作者选来作论据便概括成60余字。文中无论是记叙的还是说明的文字,都是为说理服务的,理应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倘若有些英雄人物的事迹为人所熟知,就不必一一展开,一一赘述。我在《责任——人类社会的擎天柱》一文的结尾写道: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像王进喜钻井,郝建秀织布,许振超开塔吊,宋鱼水办案那样高度负责地工作,我们的国家将会怎样的繁荣昌盛!倘若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滴不甘寂寞的水,我们的时代将会掀起怎样的巨澜!
用简洁概括的语言,采用排比的方式把论据浓缩后组合在一起,使之产生合力,这样,文章内涵丰富,气氛与效果俱佳。
指导《文凭与水平》一文,分析文凭与水平关系问题,以伟人的成才为例再合适不过了:
鲁迅先生一生未学过文学;毛泽东一生不曾进过军事院校;邓小平也是去法国勤工俭学,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只念过一年。但鲁迅在现代文坛的地位,毛泽东叱咤风云的军事指挥才能,邓小平经世济民的卓越才干,令人钦佩得五体投地。“文凭即水平”的观点能站住脚吗?
有些材料看似平常,但浓缩后放在一起集中使用,其效果是孤立、静止地运用一个材料所无法企及的。
5.论据选择应考虑覆盖面。
有的同学写议论文选择论据不考虑覆盖面,要么全选科学家,要么通篇是古人,要么专门选外国人。
论据如偏于一隅,阐述的道理难免片面,论证效果自然也受局限。真理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它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选择论据应古今中外兼顾,从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国家、职业、政治地位、学科领域去选择,这样才可以避免主观性、片面性,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毛病。
一般说来,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论据不应少于三个,应有详有略,有主有从,不宜平均使用力量。
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评论晋代文学家潘岳、陆机诗文时说过一句十分中肯的话:“潘诗灿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拣金,往往见宝。”议论文选材必须在“精辟”与“深刻”中走向辉煌。
毋庸置疑,只有在巍峨的书山与浩瀚的刊海中“深探力取”,才能采到“荆山之玉”“灵蛇之珠”。
河北涿州市石油物探中学 07275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