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教什么”决定“怎么教”

作者:卢杏琴




  我对本课例的意见主要是教师不宜太致力于将“正面衬托”这一表达技法端给学生。
  平心而言,“正面衬托”真的是这首词的精华所在吗?它对于理解这首经典词作真的不可缺少吗?我以为,如果不讲“正面衬托”学生甚至可能会更加直接地走进词作的深处。
  由于教学内容定位不恰当,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出现了一些偏差。
  本课例结构是由“大家对这首词喜欢不喜欢”这个问题支撑的。从整体看,由“喜欢不喜欢”支撑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各抒己见,也有话可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喜欢不喜欢”在使学生人人有话可说的同时,也使本课例出现了这样一个尖锐的矛盾——学生回答的多元化与教师课堂预设目标的矛盾。因而在前一环节中,当学生提出由于词作“消极”而不喜欢的理由时,教师缺乏过渡便直接端出作词背景等相关语段来说明作者并非真消极。意图使那些不喜欢的学生也因此喜欢词作。到后一环节,学生的话题宽泛,喜欢的理由更加多元,教师想尽快将学生引导到自己的预设目标——“正面衬托”手法在该词中的巧妙运用上,于是,对学生的回答不作应有的课堂评价,并且最后匆匆给出的结论似乎是“正面衬托手法使这首词成为千古绝唱”,这样的结论显然有些武断并且意义也很寥寥。
  一篇经典课文究竟应该教什么,恐怕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
  浙江宁波市鄞州中学 315101